電子產業

教育
最新研究:過多的螢幕時間與孩子發育延遲有關

楊璐:最新研究顯示孩子在1歲的時候每天接觸螢幕時間超過4小時,那麼在2歲和4歲的時候,他們在溝通和問題解決方面的發育進程將遠落後於同齡人。

「世界工廠」——OEM企業在中國外貿中的角色

李瀚明:回望臺灣電子產業在大陸投資興業的三十年,臺商和大陸的合作對中國形成自己的消費電子產品品牌的影響是深遠的。

全球顯示產業的風雲變幻

張原峯:最近這次以中國大陸爲目標的產業轉移是規模最大和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估計也是最後一次,因爲這個產業進入的資本門檻已經高高在上。

你需要一塊「隱祕」的螢幕麼?

張原峯:具有防窺顯示技術的筆記型電腦,銷售量去年已經接近200萬臺,同時,防窺技術正在向其他類型的消費電子產品滲透。

液晶產業的轉折時刻

張原峯:兩年前,三星就已經流露出退出液晶面板業務的跡象。今年迎頭撞上新冠大流行,在市場反轉徹底無望的情況下,三星終於痛下決心。

藍光傷害,認證機構的新生意

張原峯: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在正常條件下使用含有藍光成分的LED器具和其他產品會對人類健康造成直接負面影響和損害。

南韓電子產業的抉擇時刻

張原峯:南韓電子實力依然雄厚,但他們遇到了多年前日本企業面臨的同樣挑戰,究竟是勇敢直面新生對手,還是順應產業規律向更細分領域退守?

VR
AR、VR爲什麼還沒有迎來產業爆發?

張原峯:遊戲領域非常適合VR設備開發,但尚不具備滲透到大眾市場的可能。AR、VR的消費級市場前景,道阻且長。

日本顯示器靠誰拯救

張原峯:中美貿易戰給整個電子行業產業鏈全球協同分工造成巨大市場不確定性,對於JDI和投資人來說,現在做任何戰略佈局都是高風險的。

中國電子產業轉型將利好東南亞

滙豐銀行認爲,中期來說中國電子產業的轉型實際上不會令東南亞國家電子產業受損,中國的轉型還要好幾年,而且轉型期間的空白還可由這些國家填補。

臺灣
Lex專欄:臺灣科技業挑戰重重

儘管以技術股爲主的臺灣加權指數表現並不算差,但種種跡象都顯示以臺灣企業爲代表的亞洲供應鏈產業前景不樂觀,投資者在進一步買股時需謹慎。

臺灣
臺灣代工企業的品牌夢

谷歌發佈Nexus 7時,爲這款平板電腦設計硬體的華碩公司的董事長施崇棠僅得以在聚光燈下露了一下臉,臺灣電子公司從代工企業轉型爲消費品牌公司的艱難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