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電子產業一直以來扮演著國家經濟骨幹貢獻者的角色,同時也是全球科技資訊與消費電子產業的重要參與者之一。
體現這些重要存在感的事實在於一些重要數據,作爲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大國,南韓的半導體器件出口貨值佔其總出口額超過20%,其中三星和SK海力士兩家半導體巨擘在半導體存儲器領域,特別是兩種NAND和DRAM的大宗市場中,兩家南韓企業共同控制著40%和70%以上的全球份額。南韓三星與LG電子各自分別以4500萬和近3000萬臺的出貨,掌握著全球智慧電視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場份額。三星行動通信至今仍是智慧型手機領域的全球最高出貨企業,掌管著超過三億部的市場空間。三星和LG共同掌握了平板顯示行業近30%的全球產能,三星顯示器一家企業更是貢獻了手機用OLED顯示面板超過90%的全球供給。LG化學和三星SDI還是車用動力電池的重要生產廠家,合計提供了六分之一的全球產量。甚至在最新的5G電信設備市場中,南韓企業也有讓人詫異的表現,據國際電信與IT設施市場研究機構Dell’Oro Group的最新統計,三星電子目前以超過三分之一的份額排在華為、愛立信與諾基亞之前,暫時位列全球5G設備市場的第一名,這會超出許多普通人的常識認知和想像。
對於一個人口只有5000萬、幅員只有10萬平方公里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幅恢弘的圖景,這是那些自然體量和經濟規模比它大得多的國家難以企及的成就和能力。但是在數據的表象之下,我們能關注到更多細節。以產業財閥爲主導的南韓經濟,曾經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中遭受重創,由於盲目擴張和過度多元化,大多數巨型企業都揹負天量信貸和涉及龐雜業務領域的運營負擔而步履沉重,生存挑戰空前艱鉅而難以持續經營。根據當時的條件和環境,在政府的干預與協調下,各財閥針對優勢領域進行企業間的業務整並和自身的產業聚焦,將影響和關係未來國家經濟發展的電子、汽車、化工、能源、鋼鐵等產業領域進行重點調整,逐步集中到特定的有比較優勢的財團企業,甚至直接分拆了當時規模巨大、負擔沉重的大宇集團,從而逐漸形成了當今三星、現代、SK、LG等財閥企業掌控和引領南韓各產業發展的局面。通過此次大規模重組和整合,南韓企業重新煥發經營活力,特別是經過資產優化和產業聚集的四大財團更具備了世界級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