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

Lex專欄:臺灣科技業挑戰重重

儘管以技術股爲主的臺灣加權指數表現並不算差,但種種跡象都顯示以臺灣企業爲代表的亞洲供應鏈產業前景不樂觀,投資者在進一步買股時需謹慎。

去年這個時刻,亞洲科技供應鏈企業參加全球性行業盛會Computex臺北國際電腦展時,曾滿心希望Windows 8會成爲行業救星。如今,儘管Windows 8.1重新加回了「開始」按鈕,卻沒幾家企業對這個升級後的系統報以同樣期望。該行業自身需要「一鍵重啓」,但目前仍未找到這個按鈕在哪。

相對於1月份在美國舉辦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Computex臺北國際電腦展則是一次地區性同類盛會。昨天公佈臺灣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呈現近兩年來的最快跌速,表明臺灣的製造業活動開始萎縮。這一訊息也無助於改善參加Computex展會到訪者的情緒。根據巴克萊(Barclays)的數據,亞洲製造了世界90%的筆記型電腦和臺式機電腦主機板,其中大部分是在臺灣生產或由總部位於臺灣的企業生產的。臺灣滙豐(HSBC)製造業PMI7個月來首次低於50。該指數是亞洲電子產業的風向標,領先亞洲科技週期約兩個月。巴克萊分析師預計,本季度產量將低於季度平均值——這將是連續第五季度出現這一結果。

不過以技術股爲主的臺灣加權指數(Taiex)很難說是亞洲表現最差的指數。該指數今年已累計上漲6.5%,漲幅超過了香港、吉隆坡、首爾、上海和新加坡的股指。而承接更多外國投資的技術板塊則上漲了7.6%。該指數15倍的預期本益比與其平均表現相一致,如果排除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後的振盪因素,將比平均表現略好一些。

您已閱讀73%(605字),剩餘27%(2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