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貨幣理論

不能讓債務繼續膨脹

沃爾夫:債務的爆炸性成長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自超低利率時代結束以來,各國的債務可持續性越來越成問題,最爲突出的是美國。

美聯準將如何應對美國債務違約

在今年早些時候爲Politico撰寫的專欄文章中,坦庫斯推測了美國財政部在債務上限被觸及並出現違約的情況下可能採取的各種選擇。

「增支但不增稅」的時代來臨,投資者如何適應?

科根:經濟政策不會再是「緊財政、寬貨幣」,反而可能是一個相反的組合,金融市場爲此將經歷極其痛苦的調整。

從美國通膨看現代貨幣理論

陳稻田:一些觀察家認爲目前美國進入了類似上世紀70年代的「滯漲」,這是對現代貨幣理論實踐的一個挑戰。凱恩斯如果在世,會怎麼看MMT呢?

美國
現代貨幣理論的政策重構和風險

沈建光:疫情推動現代貨幣理論走向實踐,推動復甦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帶來了供需失衡、通膨和財政金融風險上升等挑戰。未來政策走向何方?

通膨上升,貨幣學派又有了用武之地

沃爾夫:通膨高企,貨幣問題再次變得重要。我們無法藉助貨幣供應來引導經濟,但我們也不能忽略貨幣供應。

從現代貨幣理論看中國經濟的過去十年

胡偉俊:過去十年是適合MMT的環境。長期有效需求不足,是增速下滑的原因之一。中國爲什麼相對出色?MMT對於財政的重視,提供了新視角。

「財政赤字貨幣化」中的選擇

程實、王宇哲:在新冠疫情同時衝擊全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大背景下,爲避免經濟陷入「債務-通縮」惡性循環,非常之時須有非常之舉。

主流經濟學vs現代貨幣理論:誰的缺陷更多?

夏春:恰恰因爲主流經濟學存在重大缺陷,纔給了MMT挑戰機會,然而MMT對理解重要問題同樣存在偏差。要解決世界經濟難題,我們需要回歸常識。

財政赤字貨幣化實屬無奈之舉

蔡浩:在全球主要央行開啓QE應對危機的背景下,財政赤字貨幣化是無奈之舉,不應被當成常態化政策而反對,更不應被妖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