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唐寧街重申不會阻礙希臘與大英博物館達成「借展」協議

希臘對明年與大英博物館就帕德嫩神廟雕塑達成協議持樂觀態度。

蘇納克在埃爾金石雕爭端中冷落希臘總理

唐寧街與米佐塔基斯的會晤因這些古代雕塑未來歸屬引發的軒然大波而取消。

文物
艾菲爾鐵塔正在腐蝕生鏽

爲迎接2024年巴黎奧運會,艾菲爾鐵塔將不得不等到2030年代纔可以進行全面維護,以消除鏽跡、保障其未來。

歐盟希望英國承諾打擊非法文物交易

希臘等歐盟成員國正在推動,在與英國談判的授權草案中加入了一項要求,即雙方應將非法轉移的文物歸還給原屬國。

文物
殖民地文物該不該歸還?

托馬斯:法國總統馬克宏呼籲歐洲博物館歸還殖民時期獲得的文物。觀點固然高尚,但歸還文物的是非和利弊不能一概而論。

文物
國與國之間的「文物移民」

趙瀟:珍貴文物「移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有可能物歸原國嗎?英國史學家霍爾布魯克細說源頭。

文物
大英博物館:中國文物的來龍去脈

趙瀟:大英博物館有2.5萬多件中國文物。我從藏品捐贈人斯隆爵爺開始,理清了中國藏品的幾次重大來源。

藝術品
讓非洲劫掠藝術品「回家」

達利:法國總統馬克宏承諾歸還當初從非洲劫掠的藝術品,由此帶來的輿論道德壓力將對其他地區產生影響。

文物
西方博物館應歸還搶掠文物

斯蒂芬斯:法國總統馬克宏希望把當年被掠奪的文物歸還給法國的前非洲殖民地。如果法國這樣做了,其他國家或許不得不效仿。

收藏
愛國收藏家助中國文物大熱

繼流行購買西方藝術品之後,中國藏家正在搶購通常已在外國藏家手中儲存數百年的出自本國的地圖、書籍及其他文物。

樂尚街
不同的視角:紐約大都會「秦漢特展」

劉非:這是中國企業首次贊助美國私立博物館的展覽,招商銀行成爲第一個喫螃蟹的人。

北師大「捐瓷」風波背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馬繼東:北師大校友邱季端的「捐瓷」風波,揭示了中國文物鑑定機制的缺失。

談藝錄
期待中國藏家多支持公共文化

吳可佳: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何慕文強調,公共博物館藏品多元化使博物館對藝術的研究、教育和展覽更有意義。

談藝錄
他把敦煌莫高窟帶到美國加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可佳:美國蓋蒂保護所與中國敦煌研究院已合作了20年,今年夏天,他們將把三個複製窯帶到洛杉磯,在美國展覽敦煌藝術。

21世紀的盜墓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馬繼東:「跑男」在杭州博物館撕名牌,引發「保護文物」的爭議。作爲全球最大藝術品新市場,中國是全球文物犯罪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中國被盜文物爲何頻頻從法國迴流?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馬繼東:去年法國向中國積極返還32件春秋金飾片,法國尚未與中國簽訂文物返還條約,爲何成了歐洲文物迴流中國的站臺?

姬十三的慕課表:耗資200萬的文物課

果殼網CEO姬十三:據說這是清華大學最「豪華」的一門課程,課程製作耗資兩百萬,許多影片在博物館和考古工地實地拍攝,這樣的展現誰還會覺得歷史無聊呢?

文物
兩件青銅獸首的歸家路

在佳士得拍賣行將兩件圓明園青銅獸首作爲拍品,在中國引發輿論風暴四年後,佳士得擁有者皮諾將兩件獸首歸還中國,背後有著怎樣的政治意義和商業意義?

文物
2011:文物回家年

一些西方美術館和博物館正陸續把昔日經由掠奪得到的重要文物歸還原出土地,對收藏界來說,2011年可能是個「古董回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