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業

魯拉•哈拉夫將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總編輯

她將接替擔任總編輯14年的萊昂內爾•巴伯。在貝魯特出生並長大的哈拉夫,將成爲FT自1888年創刊以來首位女總編。

輿論
2013:中國傳媒業大事評點

《中國週刊》總編輯朱學東:回顧2013年中國傳媒業,「粗鄙時代」是我給它的判斷和定性。但相較鴉雀無聲的秩序時代,粗鄙時代畢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

媒體
舊年獻詞

有人說2013年的中國傳媒界,是以《南方週末》新年獻詞爲開頭,也是以這一事件結尾的。回顧一年前的新年獻詞事件,我們能看到什麼?本文作者爲FT副主編約翰·加普。

輿論
中國市場化媒體的「崩盤」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2013年和十年前的2003年一樣,成爲轉折性的一年。中國市場化媒體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市場化媒體人將迎來風雨飄搖的十年。

媒體札記:紙媒的黃昏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2013中國媒體流年不利。新聞晚報的喪鐘,東方早報的號角,財新傳媒的遷移,印證了媒體行業前所未有的動盪。戴著更重鐐銬的紙媒舞步踉蹌而笨拙。

中國
中國報業整合的上海之策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張志安:中國報業迎來真正拐點,中國報業改革從來都是先行政「權力」主導,再市場競爭「權利」。上海兩大報業集團的合併或可複製這種模式。

亞馬遜
《華盛頓郵報》亟需恢復士氣

郵報令人懷念的並非丟失的利潤率,而是幾十年的編輯榮耀。紙媒已嚴重缺乏自信,如何重振這份報紙的新聞抱負和採編士氣,是貝佐斯最大的挑戰。

亞馬遜
Lex專欄:郵報公司應出售更多資產

賣掉《華盛頓郵報》是個震撼的訊息,但其母公司不該就此打住。其剩餘三大核心業務還包括有線電視和地方電視臺,都屬於快速整合的行業,這爲進一步資產剝離開闢了足夠空間。

亞馬遜
《華盛頓郵報》期待亞馬遜經驗

貝佐斯財力雄厚,不會爲盈利急功近利。對《華盛頓郵報》來說,他所帶來的最大希望是「天才」技術。亞馬遜涵蓋出版、零售、倉儲、雲端計算以及新媒體的經驗,會如何拯救一張深陷困境的衰老報紙?

貝佐斯必須徹底轉變《華盛頓郵報》

FT社評:這個具有光輝歷史的報業王朝如今每年虧損5000萬美元,過去七年的銷售額也江河日下。要走出這種死亡螺旋,亞馬遜創辦人需要再次展現他的創新和遠見。

報業
西方報業危機蔓延

《德國金融時報》即將停刊,《法蘭克福評論報》申請破產,在西方國家四處蔓延的報業危機終於侵襲歐洲最大經濟體,並在德國催生了一個新詞——報紙之死。

粵傳媒
中國報業上市難逾紅線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陳寧遠:粵傳媒從印刷公司變身爲中國最大報業上市公司,這種傳媒業資本化過程仍然空洞。由於市場可交易的資產的不完備,傳媒公司們看起來更像擁有平面媒體的廣告公司。

傳媒
報業應告別「免費午餐」

10多年來,流行的網路學說認爲,資訊應該免費。但現在,出版商、廣播公司以及遊戲開發商開始向這種觀點發起挑戰。未來的趨勢可能是,搜尋與用戶自創內容仍可免費在線獲得,而免費的專業內容將變得稀缺。

美國
分析:美國報業期待政府紓困

過去3年,美國報紙廣告支出平均下降50%,令《波士頓環球報》及其它美國報紙走向破產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