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傳媒

中國報業上市難逾紅線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陳寧遠:粵傳媒從印刷公司變身爲中國最大報業上市公司,這種傳媒業資本化過程仍然空洞。由於市場可交易的資產的不完備,傳媒公司們看起來更像擁有平面媒體的廣告公司。

上週中國A股市場的明星,當屬中小板的粵傳媒。該公司在停牌近三個月後,於8月16日復牌,一口氣漲了四個漲停板。粵傳媒的公告稱,其實際控制人廣州日報社(這是一家多年以來位居中國報業集團廣告收入榜首的黨報),將旗下幾乎所有可以上市的經營性資產,以向大股東定向增發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該筆交易的資產預估值約42億,增發價11.24元,預計上市公司總股本將從3.50億增加至7.24億。

在這次交易之前,2009年粵傳媒收入3.09億,其中83.7%來自印刷業務。而這次交易後,廣州日報社擬注入的資產包括廣報經營、大洋傳媒和新媒體公司100%的股權,備考2009年收入爲15.2億,已超過A股市場原有的三家報業上市公司:新華傳媒(09年報業收入11.4億)、華聞傳媒(09年報業收入15.1億)和博瑞傳播(09年報業收入8億),成爲A股市場最大的報業上市公司。

雖然這項交易從粵傳媒公開上市之日(2007年11月16日)起,就倍受市場的期待。但粵傳媒真的從印刷公司變身爲中國最大報業上市公司,某種中國傳媒業資本化過程之中的失落和空缺,卻也顯而易見。原因很簡單,就中國上市的報業公司,其市場可交易的資產是不完備的。

您已閱讀20%(499字),剩餘80%(20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