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

手錶
奢華腕錶向上,智慧手錶向下

趙瑩:上行和下行,不過是產品品類的商業選擇而已,並不會左右市場趨勢的發展和動搖商業根基。

中國投資者從樓市轉戰奢華手錶

由於房地產行業出現罕見的低迷,中國富人將多餘的現金拿來購買奢華手錶,將其作爲一種替代房產的保值手段。

樂尚街
鐘錶與奇蹟:中國鐘錶市場現銷售奇蹟

盧曦:曾經的日內瓦高級鐘錶沙龍,改名「鐘錶與奇蹟」,現身上海。4-6月,瑞士鐘錶在中國市場有驚人的成長。

樂尚街
網路時代,誰還需要高階機械錶?

丁之方:瑞士製表業曾經戰勝過70年代電子石英機芯帶來的危機,機械的魅力能再度戰勝網路時代嗎?

手錶
中國助力瑞士手錶再次閃耀光芒

德勤調查報告稱,今年對華豪華手錶銷售引領瑞士手錶行業出口飆升,提振高階手錶消費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腐敗訴訟減少。

樂尚街
加拿大有位中國手錶收藏家

加拿大人古德收藏了300多塊中國表,併爲它們開設了網上博物館。他還被中國鐘錶協會特授爲首位外國會員。

樂尚街
手錶收藏的「名人」效應

FT中文網撰稿人丁之方:名人物品能讓人們追憶過去,與過去建立某種聯繫,而且稀缺。名氣稍遜但來歷清晰的藏品性價比相對較高。

中國因素影響瑞士手錶業

瑞士高檔手錶業正處於整固期,各大品牌保持謹慎,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需求下降。手錶商對未來依然樂觀,因爲新富的手錶消費空間仍然很大。

售後服務成爲表商的賣點

百達翡麗和蕭邦都在美國擴充售後服務門店面積,參觀售後服務中心成爲招待貴賓客戶的壓軸戲和公關手段,但投資售後服務中心本身是虧本的。

藏家推高香港手錶拍賣行情

去年,香港蘇富比手錶拍賣部創下新紀錄。藏家來香港淘寶珍稀款名錶,這些名錶即便VIP客戶也很難買到。二三十歲的年輕藏家越來越多。

瑞士名錶要降價?

瑞士製表業去年表現令人失望,一些品牌已經考慮用降價保持競爭力。過去幾年,瑞士名錶一直在提價。業內人士說:隨意標價的日子結束了。

瑞士手錶仍依賴中國人

瑞士手錶對中國的出口的確在下降,但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中國人熱衷於出國買表。在中國人青睞的出境目的國,瑞士手錶的出口大幅增加。

去巴塞爾參展,太貴!

巴塞爾鐘錶珠寶展固然高階尊貴,但展位費越來越貴,並且珠寶商感到被輕視。位於巴塞爾附近的「歐洲珠寶展」和「鑽石展」迅速崛起。

樂尚街
中國該建鐘錶博物館嗎?

FT中文網撰稿人丁之方:中國需要一家反映世界鐘錶發展的專業博物館。這有助於提升中國藏家的品味,以及擺脫空談鐘錶文化與學問的現狀。

樂尚街
瑞士錶廠競爭「潛規則」

FT中文網撰稿人丁之方:「醫生表」很好賣,但爲何只有百達翡麗、歐米茄等不多的幾家生產呢?這背後是瑞士鐘錶界的「良性競爭」傳統。

樂尚街
宇舶價格率先接軌香港

FT中文網撰稿人丁之方:宇舶此舉展現了對中國市場的強烈期待,然而只有利潤較高的高階小衆品牌才能如此高效地完成這種價格調整。

樂尚街
瑞士製表業的創新放緩

FT中文網撰稿人丁之方:創新風險大,收益期長,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當下,瑞士高階製表業趨向謹慎,曾經非常時髦的另類設計越來越少。

樂尚街
鐘錶圈裏的那些八卦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有傳聞說施魯普家族準備將梅花表出賣。傳聞即便如天方夜譚一般,行家自然也能從中發掘出一些隱祕的事實。

樂尚街
玩手錶,先要懂機芯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比起機芯,手錶的外殼和萬年曆、三針式等功能,都是依附於「皮」上的「毛」。機芯決定了手錶的品質。

瑞士
「瑞士透視」之二:手錶業的前世今生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段秀傑:令許多人意外的是,瑞士的「國家名片」手錶業並非土生土長,而是爲中世紀的宗教鬥爭造就,並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和完備的人才培養機制。

樂尚街
名錶聯姻名車,未必成功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紅色法拉利近十年來先後與芝柏、沛納海、宇舶聯手推出以法拉利命名的錶款,但最終都沒有讓法拉利表火起來。

樂尚街
名錶需要「歷史基因」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潛水錶、飛行表等細分領域,有聲譽的品牌都擁有歷史基因。新銳品牌宣揚的各種概念,還需要時間的沉澱。

腐敗
中國反腐對瑞士表影響多大?

受中國反腐影響,瑞士對華手錶出口大幅下滑,但業內高階主管並不擔心,因爲中國人會繼續在海外購買奢侈品,而且,中國中產階層的興起也會抵消反腐運動帶來的影響。

樂尚街
中國鐘錶圈行家太少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鐘錶收藏入門者,若沒有好老師引導,不如先找本公認的「聖經」來研讀,書中的歷史圖錄會很有幫助。

樂尚街
奢侈品的價格謎局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對奢侈品的地區價差,廠家用多種方法來消弭:盡力從全球市場角度定價,推出只在中國市場銷售的限量產品等。

樂尚街
買表,各國口味大不同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中國市場崇尚優雅的款式,但變化幅度很大;德國市場熱愛運動款,對奢華款並不熱衷;美國市場最國際化、個性化。

樂尚街
瑞士小錶廠東成西就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在手錶業面臨市場衰退時,梅花等瑞士小錶廠因注重開拓中國市場而發展迅速。如今又開始重新向西方市場拓展。

樂尚街
手錶拼的就是細節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我無意中發現百達翡麗Aquanaut夜裏會發出清晰透亮的光輝,而鋼殼勞力士在佩戴十年後錶帶也沒被拉松。細節決定品質。

樂尚街
中國表:離奢侈品有多遠?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中國表在技術上有長足進步,某些雙陀飛輪技術甚至超過了瑞士同類產品。中國表的軟肋是產品設計和細節。

樂尚街
手錶成了中國生意?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這兩年中國手錶買家佔據了數量甚至質量上的優勢,但在世界鐘錶業內,並沒有擁有較強的話語權。爲什麼?

樂尚街
排隊買表的盛況不再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爲買限量高檔手錶而排隊預約本是奢侈品界的常態。但今年預約隊伍突然短了,這反而讓排隊的人有被騙的感覺。

樂尚街
手錶價格總在漲?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每年7-10月是手錶新品集中上市、舊款手錶集中調價之時。今年中國市場增速突然放緩,情況會與往年不同嗎?

樂尚街
鐘錶收藏沒有門檻價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鐘錶收藏關乎趣味與知識,製表者的資料或者使用者的淵源都會帶來附加值與趣味,與手錶售價沒有多大關係。

樂尚街
大表其實沒什麼玄機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並非手錶越大,功能就越複雜,而是製表商爲了應對市場需要,把同樣的機芯裝進了不同尺寸的錶殼裏。

樂尚街
中國手錶市場幾分熟?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鐘錶業把中國市場形容爲「煎雞蛋效應」,最早煎熟的地方已經焦黃了,內部卻還是半生。現在雞蛋熟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