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就聽說宇舶計劃將內地的產品售價與香港接軌,當時沒有十分在意,沒有想到節後上班就得知宇舶真的已經這樣做了,多少有點感覺意外。因爲不久前在瑞航從上海飛往蘇黎世轉日內瓦的班機上,曾經遇到宇舶掌門BIVER的公子、如今負責中國市場的小路易,與他相談甚歡,絲毫沒有提及這方面的計劃。事後公司有關人士透露,那正是在日內瓦表展期間做的決定,如此雷厲風行,讓人敬佩其辦事效率。
說起來,這些年來瑞士鐘錶品牌更加直接地體會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爲了讓中國市場更快成熟,不少品牌想到了儘量減少國內外尤其是香港與內地間價格差別,以鼓勵更多的人就近買表。然而,迄今爲止各品牌所做的只是控制其價差的幅度大體保持在人民幣與港幣的匯率差範圍,這樣意味著香港與內地依然有著20%左右的價格差。爲此,一些品牌在內地銷售時還採用打折的形式,讓內地買家儘量享受價格上的實惠,但這樣做的問題之一就是買家對於店家的不信任,往往不斷地討價還價,即便是得了大便宜還會覺得喫虧。另一個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人們往往在等待公司大打折,一旦折扣合適纔會有明顯的熱銷,平時卻賣不動貨。總之,正常的銷售受到衝擊,同行間的無形競爭無休無止,無論對於品牌還是代理商都是一件不太好的局面,也是困擾著所有中國鐘錶經營者的老大難問題。
如今宇舶首先做到完全消除內地與香港間的價差,對於內地買家來說,這當然意味著巨大的實惠,據推算宇舶此番價格接軌將讓產品售價降低15%左右。由於中國國內的稅制以及物流花費肯定要高於香港,公司方面爲了做到這一點一定承擔了某些額外的花費,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利潤。因此,有國內的資深媒體人就此推測說,只有宇舶這樣剛剛開始在中國市場發展不久,正處於發展階段,銷售數量相對不大而且利潤比較大的高階小衆品牌,纔有可能做到這一點。對此,本人能夠認同的是,一旦那些銷售網路遍佈全國,而且利潤也未必十分豐厚的老牌想步宇舶之後做到這一點,一定需要更加充分的準備,甚至在全球範圍內做更大的調整,而且在價格一致的背景下香港方面還可以通過打折等手段依然保持一定的價格差優勢,不努力協調不可能如此高效地做出這樣大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