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討教如何快速成爲手錶行家,給他們的一個建議是熟悉品牌,此外更重要的一點是探究一下用什麼機芯。
可以說,無論是方圓與異型的外殼以及從簡單三針式到萬年曆的功能,都是所謂依附於「皮」上的「毛」,真正讓各種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的,還在於其選擇的基礎機芯。一個有趣的事實是,一個中檔品牌的瑞士產三針手錶,完全可能使用了與高階品牌的計時或者月相甚至萬年曆同樣的機芯,只不過後者在原始的基礎機芯上增加功能組件或改動了一些零部件,並且進行了更加細緻精心的裝飾罷了。
所謂基礎機芯,是擁有比較簡單或者單一功能的機芯,一方面它們雖然可以被直接裝入錶殼製造擁有簡單或者單一功能的手錶,另一方面,它們更多地被當作可以自由發揮的平臺,在原先的簡單與單一功能基礎上,通過增加或者減少一些機構,變幻出各種特別的功能或者特別的佈局。事實上,早在兩三百年前的早期懷錶時代,便有人就曾經制造過一些基於相同的基本結構,但在功能上有所變化的產品。隨著手錶工業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上世紀中期以後,越來越少有錶廠能夠完全獨立製造完整的機芯,改從專業的機芯廠購買成品基礎機芯加以修飾與改動後裝殼。也有購買基礎機芯散件加以改造,或者找來更爲專業的行家來開發複雜的附加機件。沒有了基礎機芯的供應,大部分瑞士、德國等地的錶廠幾乎不可能製造出產品來。
您已閱讀38%(556字),剩餘62%(9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