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甦

中國的雙速復甦

胡偉俊:目前雖然內需弱於外需,但由於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仍在5%左右,所以政策支持大幅加碼的可能性很小。中國經濟將再次出現成長動力由外需向內需的切換,各類資產價格也會相應出現變化。

復甦跡象初現,政策如何呵護?

沈建光:經濟復甦之下,問題也不少,房地產下行趨勢仍有待扭轉、財政發力面臨債務制約、外商直接投資繼續下滑等。如何保持目前經濟的復甦勢頭?

2023年的全球經濟:分化加速之年

沈建光:全球經濟正在邁向後疫情時代。緊縮的貨幣週期下,各國經濟成長緩慢而不均衡,導致全球經濟的分化加速,2023年表現的尤其充分。

美股
美股下跌與右側復甦的風險

章俊:現在的美股下跌需要理由嗎?美國經濟強行重啓之後,半年報、疫情數據、後繼乏力刺激政策問題,都構成懸在美股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投資引領中國經濟的復甦

沈建光:下半年經濟如何走?是否開始回暖?展望下半年,投資拉動的經濟反彈態勢仍將持續。多方證據,亦支持投資向好。

中國疫情後復甦前景不明朗

儘管人們普遍預計週四公佈的數據將證實中國經濟在第二季度恢復成長,但未來仍然充滿著種種不確定性。

我們正在走向另一場經濟大蕭條嗎?

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下滑讓人聯想到經濟大蕭條。FT採訪的知名經濟學家和市場分析師分享了他們對未來的預期,以及可以採取什麼措施來避免動盪。

復甦
真實復甦的洗禮

程實、王宇哲:真實復甦的洗禮讓未來更加值得期待。真實的復甦擊碎了虛擬貨幣的夢想、博傻的市場氛圍、保護主義的逆流、需求端的被動依賴。

全球復甦給新興市場帶來機遇

沃爾夫:與高收入國家相比,新興和發展中國家更需要高速成長,因此其潛在成長放緩格外令人不安。他們必須抓住復甦帶來的機遇。

別讓全球復甦夭折

2017年先放鬆一下沒關係,但要讓這輪復甦持續更久、要防止世界經濟未來陷入低迷,我們很快就必須開始啃硬骨頭了。

在大衰退的長期陰影下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美歐本來可以通過更有力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減小金融危機的影響。然而即便是現在,歐元區也缺乏這種意願以及所需的機制。

速讀
全球經濟復甦將有失速的風險

最新的全球經濟復甦追蹤指標顯示,較弱的新興市場正在控制成長,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復甦有失速的風險。

美國經濟復甦的「壞訊息」

FT專欄作家盧斯:美國的經濟體系仍有辦法創造成長,但成長的收益幾乎會被頂層獨吞。2015年將是美國十年來最好的年頭,但大多數美國人卻無緣從中受益。

全球需求不足的詛咒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全球各大經濟體都患上了慢性病,美國經濟康復的可能性要大於歐元區和日本。作爲一個具有追趕潛力的經濟體,中國應當會經歷可以應付的調整。

英國
英國不應把復甦當作成功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英國經濟終於復甦是好事,但仍面臨巨大挑戰:首先,經濟不平衡,其次,成長前景不樂觀,因此,英國沒有理由自滿。

美國應如何應對長期停滯?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美國經濟長期停滯並非不可避免,但如果我們對這一問題沒有清晰的判斷,也不努力實現需求的結構性成長,就會註定將陷於在成長乏力和財政難以爲繼之間搖擺的境地。

經濟停滯可能成爲新常態

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很難認爲經濟和政策狀況將在某個時間迴歸正常。在各個工業國家,通膨均低於目標水準,並且毫無提高跡象。

全球成長再平衡之痛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當前的全球經濟成長再平衡很棘手,高收入國家的活力稍有改善,而新興經濟體活力出現令人困惑的大面積下降,在風險和挑戰面前,它們將作何選擇?中國也面臨艱難抉擇:是接受經濟急劇放緩,推進改革?還是開始新一輪信貸大幅擴張?

增加貸款不等於經濟復甦

FT經濟編輯賈爾斯:需要重新討論信貸和復甦的關係。鼓勵銀行向企業發放貸款,需要在銀行安全和貸款意願之間做出短期權衡。但即便能找出最佳平衡點,也難以打開促進復甦的魔力之門。

全球成長黃金期尚未結束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薩勃拉曼尼亞:始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晚期的全球經濟成長黃金期基本延續下來,當前仍是經濟發展的好時期。

FT社評:脆弱的美國經濟需要呵護

美國經濟去年第四季度意外萎縮,主要可以歸結爲一些一次性因素,但下行風險依然不小,一度強勁的消費成長可能倒退。美國政府必須小心掌舵貨幣和財政政策。

IMF下調全球成長預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復甦有望積聚勢頭,但增速可能略微慢於3個月前的預測,主因是歐元區經濟前景更加疲軟。

透視日本「低成長穩態」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盧鋒:流行觀點言必稱日本「失去的十年」,這一認識的前提有待商榷。日本經濟未來有望繼續維持「低成長穩態」,構成目前全球經濟減速的特殊區域性。

中國經濟崩潰只是西方想像?

新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我們在未來十年不會看到中國經濟崩潰,而是會看到一個天才的改革者團隊爲中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美國經濟復甦的後勁

前美國副財長阿爾特曼:在房地產復甦、能源革命、銀行業恢復活力等多種因素帶動下,未來幾年美國經濟增速有望超過長期潛在增速2.5%。

經濟復甦沒有捷徑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拉古拉姆•瑞佔:政府支出增多能否改善最爲嚴峻的就業問題?從這一點看,實施全面經濟刺激的理由並不令人信服。

汽車業
Lex專欄:高檔車市場強勢反彈

金融危機之後,高檔車銷量比量產品牌汽車下跌幅度更大。但眼下高檔車的復甦速度卻比量產品牌汽車要快。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對高檔車的穩健需求。

刺激與緊縮之爭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院長葛倫•哈柏德:華盛頓的經濟政策辯論已經演變成兩種對立療法——刺激與緊縮——的角力。正確做法是把兩者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