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的經濟政策辯論已經演變成兩種對立療法——刺激與緊縮——的「拳擊賽」。遺憾的是,孤立地考慮其中任一種「解決方案」的做法妨礙了分析和決策。刺激政策的支持者認爲,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總需求減少的局面必須扭轉。反對者則說,爲了恢復財政可持續性,必須實行緊縮政策。然而,要理解兩種解決方案的要素如何能夠結合在一起,有必要採取一種不同的做法,「把各個點連綴起來」,並結合雙方陣營採用的經濟理論和數據。
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問題是個恰當的例子。在危機發生前,市場參與者和政策制定者都未能理解「影子銀行」體系內部各個部分相互關聯的現象。其後回購融資市場凍結——尤其是在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之後——對信貸的供需及就業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但是,美國經濟中的結構性問題在金融危機爆發前就已經存在。公共政策和金融體系助長了對消費的過度依賴,對企業投資和出口的支持則不夠。如果當時找出正確的關聯,就能暴露出這種失衡,以及槓桿在推動表面穩固的經濟成長方面的作用。
理解了這些關聯,關於如何推動經濟恢復成長就有了清晰的方向。美國經濟必須轉向以推動投資和出口爲重。這要求重振信心。必須激發企業的「動物精神」,以促進投資;投資激勵措施必須具有相當大的力度。與此同時,債務清償負擔正在束縛家庭對政策作出回應的能力。必須讓消費者對自己的淨資產感到更加放心。政策應促進這些調整,爲經濟成長和財富增值奠定基礎。
您已閱讀34%(598字),剩餘66%(11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