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

美國政壇的亂象(上)

在世界經濟亟需領導力和信心之際,美國政壇出現的亂象正導致美國製定的許多國際經濟政策無法發揮作用,或者產生事與願違的效果。

歐元區由於應對主權債務危機不力而招致諸多非議。但法國財長弗朗索瓦•巴魯安(François Baroin)最近訪問華盛頓時卻唯恐天下不亂地指出,美國也存在許多問題。他表示,管理歐元需要與17個國家的議會進行艱苦的協商,「在這裏,你雖然只需與一個國家的議會協商,但似乎一點兒也不輕鬆」。

本週應該能算得上是白宮國際經濟政策取得罕見勝利的一週。在白宮與國會、以及國會內部各派之間經歷的漫長爭吵之後,四五年前小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與南韓、巴拿馬和哥倫比亞談妥的雙邊貿易協定終於要付諸國會表決了。

但美國國會上週進行的另一場表決的重要性,可能要比這三個雙邊貿易協定大得多——這三個協定的經濟意義可謂微不足道。美國參議院推動出臺強硬的法案(編者注:美國參議院已於週二通過該法案),以懲罰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這種做法令許多自由貿易的支持者感到擔憂。

您已閱讀20%(376字),剩餘80%(14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