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美股再次出現連續暴跌行情,投資者和分析師紛紛在找市場暴跌的原因。其實要尋求答案,大家只需要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現在的美股下跌需要理由嗎?很明顯前期美股的上漲已經脫離基本面,雖然美國經濟強行重啓之後,經濟數據還算差強人意,但慘淡的半年報、高位徘徊的疫情數據、後繼乏力的刺激政策、本輪全球經濟復甦何時終結等一系列問題,都構成懸在美股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大部分市場和投資者對於這些問題都瞭然於心,其實大家只不過在等何時達摩克利斯之劍會落下。因此任何短期市場大幅下跌都無需去刻意尋找理由,因爲理由已經很明顯的擺在桌面上。
我們判斷未來有三個因素會加劇美股和全球市場波動:首先,美國大選是未來兩個月全球注意力的焦點,川普和拜登不僅在美國國內經濟政策,而且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中美關係等各個層面都存在絕大分歧,選情的波動將成爲擾動市場的重要因素。其次,疫苗研發進程關係全球經濟重啓的時間表,如果年底之前疫苗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對全球市場而言短期內是一個極大的利好,但往後看則會帶來很多不確定性:一方面,倉促之間推出的疫苗對當下不斷變異的病毒是否完全有效依然存在疑問,如果在注射疫苗之後依然存在感染風險,則全球市場的恐慌性下跌時難以避免;另一方面,如果疫苗效果顯著,則投資者會開始擔心全球經濟重啓加速會導致當下刺激政策會開始逐步退出。
但可以預見的是,現在包括美股在內的全球市場還沒有到曲終人散的時候,市場在暴跌之後還會反彈,因爲到明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可能依然處在疫情後V型經濟復甦過程中。首先,本次疫情是一次外部衝擊,並非由於內部結構性失衡導致的危機,因此經濟整體的需求和供給能力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後可以迅速恢復。其次,由於疫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蔓延,全球主要經濟體在短時間內集體做出政策反應;而且由於疫情本身的公共衛生安全的屬性,在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方面沒有太多爭議,特別是財政政策的順利出臺有效配合了貨幣政策的實施。再次,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中金融體系崩潰,進而導致貨幣政策傳導失靈並拖累實體經濟,但這次疫情對金融市場影響有限。因此大規模刺激政策可以通過依然有效運轉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來支撐實體經濟。最後但也是最重要的,目前通膨依然處在較低水準,前期各國政府和央行還不急於退出前期的刺激政策,這爲當下流動性驅動的市場提供了寬心丸。例如美聯準出臺的平均通膨目標政策很大程度上就是爲了安慰投資者,降低他們對未來美聯準重新收緊貨幣政策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