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建設

鏡鑑日本:公共投資真能提振經濟嗎?

IMF敦促發達國家在基建項目上快速支出大筆資金,以促進需求和就業。但從日本經驗看,這種做法對提振成長和通膨沒什麼幫助。

蒙特內哥羅擔心中資公路項目帶來風險

蒙特內哥羅政府爲該項目借入的中國貸款使該國債務升至相當於GDP近80%。按照貸款條款,如果蒙特內哥羅違約,中國有權獲得蒙特內哥羅土地。

中國地鐵建設重新啓程

去年,對地方政府債務的擔憂導致包頭、武漢等一批地鐵項目被叫停,今年8月蘇州新地鐵項目獲批標誌着政策「逆轉」。

中國「高鐵外交」受阻

研究顯示,中國境外高鐵項目中被取消項目總價值遠超開工項目,這對中國工程技術和項目管理的聲譽是一個打擊。

社會

英國應向中國學習基建投資

FT金融編輯詹金斯:英國財相即將宣佈預算案,這將是現任政府提高英國基礎設施投資緊迫性的最後機會。就此而言,中國可以爲英國提供有益的經驗。

「慢著陸」對基建和大宗商品的影響

布里斯科、卡恩、曾錚:中國經濟進入「漫著陸期」將給基建和大宗商品行業帶來壓力和挑戰,預計基建行業將保持高成長,而大宗商品相關行業將表現各異。

美國
美國基建有多落後?

FT華盛頓分社社長愛德華•盧斯:大多數美國人都沒有意識到,美國在基礎設施方面落後世界其他國家有多遠。相對於東亞,美國的基礎設施已經顯得破敗不堪。

銀行
中國應謹防基建貸款拖垮銀行

百達投資經理貝兒:西方金融危機的教訓告訴我們,中國各銀行可能在釀造一場中國版的危機。未來10年,中國尤其應注意防止城市發展投資公司成爲銀行業致命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