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選

從歷史潮流看臺灣大選

林原:此次臺灣大選賴清德之所以獲勝,深層次原因是現階段臺海兩岸關係難以向馬英九時期迴歸。臺海兩岸會繼續風高浪急,甚至會更高更急。

臺灣
臺灣選後看「魔咒」與棄保

林原:再過四年,賴清德要爭取連任臺灣總統,獲勝的可能性不應低估。臺灣有「八年魔咒」之說,但沒有「十二年魔咒」。

臺灣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民進黨開啓長期執政進程

曹辛:既然民進黨長期執政已成爲不可避免的態勢,大陸需要認真對待這個臺灣本土政黨。同時中美之間可能已就臺灣達成默契。

臺灣大選中的各種「魔咒」

林原:臺灣大選目前呈現綠、藍、白三角戰局面,形勢對民進黨賴清德較爲有利,但變數仍未完全排除,賴清德並非穩贏。

臺灣
臺灣非綠陣營整合破局:藍白格局小難成大氣

葉勝舟:藍白貌合神離,沒有信念、沒有協同,並不考慮臺灣與選民的未來。民進黨則足夠精明理性,不碰大陸紅線。

臺灣
2020年臺灣選舉裏最美的「前總統」

呂恆君:一幅樸實無華,沒有任何特權與排場,甚至不吝以簡樸裝束遮掩個人風度的馬英九照片,令人感動。

分析:民進黨勝選代表了什麼?

蔡英文在本週六的臺灣大選大勝對手南韓瑜,民進黨在國會選舉中也繼續保持多數。選後的國民黨,勢必得面對路線調整的挑戰。

分析:臺灣大選的四個看點

在當前兩岸僵局與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即將在本週六投票的臺灣大選和立法委員選舉,有什麼關注焦點?

臺灣
臺灣在大選前通過《反滲透法》

該法被認爲是針對中國大陸介入臺灣的政治與選舉而制定,也引起外界對國安與民主價值的質疑與討論。

臺灣
臺灣選情的詭譎與演化

林正修:2019年的臺灣選情走到三角競爭的局面,而且將由排名最後的人選左右大局。

臺灣
分析:南韓瑜爲什麼能拿下國民黨初選勝利?

初選前的民調顯示南韓瑜與郭臺銘的差距不超過10%,但最後南韓瑜以17%的差距打敗郭臺銘,引起不少觀察家的注意。

民進黨
「貓媽」蔡英文

贏得臺灣總統選舉後,蔡英文在facebook上寫道,終於有時間陪她收養的兩隻貓玩了。蔡英文看起來不像是習近平的對手,但她的當選卻讓中國深感擔憂。

特別報道:從數據看國民黨政治版圖的衰退

臺灣大選預料將迎來「藍下綠上」的局面。帶你研讀近年臺灣關鍵選戰數據,看國民黨高牆如何倒下。

臺灣
蔡英文的考驗

臺灣中央研究院吳介民:公民力量或促成民進黨重新執政,但該黨如何滿足期望升高的公民社會,並處理好兩岸關係和美臺關係,纔是蔡英文的真正考驗。

臺灣將產生首位女總統

在明年1月舉行的臺灣大選中,無論是中國國民黨的洪秀柱勝出,還是民進黨的蔡英文勝出,都將成爲現代華人社會的首位女領導人。

臺灣地方選舉改變了什麼?

FT亞洲版主編皮林:臺灣「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的慘敗令政治地圖變色。但公平地說,多數臺灣地方選民可能會優先考慮本地經濟問題,而非地緣政治因素。北京會避免對此次臺灣選舉反應過度,民進黨也未必會在2016年總統選舉中複製勝利。

島內經濟主導臺灣大選

在此次臺灣選戰中,經濟議題超過意識形態,成爲許多選民的關注點。儘管馬英九靠改善兩岸經貿關係獲得部分民心,但中產階級對經濟的普遍不滿爲反對黨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