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中,南韓瑜以大比數贏得國民黨黨內初選,讓臺灣來年的選舉成爲一個詭譎的局面。如果現任的蔡英文與南韓瑜兩人對決,雙方可謂勢均力敵,韓民氣高卻必須兼顧高雄市政與全臺競選事務。而蔡英文具有行政優勢且有美國加持。但若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加入戰局,蔡英文落選的可能性便大幅提高,而柯文哲在目前三人的各色民調中,都屬第三。
排名最後的候選人決定來年選情
東亞的地緣結構框限了中小型政治體的基本選項。過去三十年,東亞的安全承諾來自美國,而營收與順差則來自中國。其中南韓、臺灣與菲律賓在總統選舉上,表現出一定的共性,即透過立場對立的總統輪替,來平衡特定大國的單方干預。菲律賓從阿基諾三世(Benigno S. Aquino III)到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完成了親美到親中的轉向。南韓在對北和解與美日聯盟之間擺盪,在臺灣則有藍綠輪替。
您已閱讀15%(372字),剩餘85%(21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