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選

從歷史潮流看臺灣大選

林原:此次臺灣大選賴清德之所以獲勝,深層次原因是現階段臺海兩岸關係難以向馬英九時期迴歸。臺海兩岸會繼續風高浪急,甚至會更高更急。

1月13日是臺灣大選投票日,當日清晨《聯合早報》網站刊出筆者文章《選戰中看蔡英文的「世界的臺灣」》。這篇文章不僅翻譯了蔡英文新年談話中的「世界」、「世界的臺灣」等,還分析了三黨候選人與蔡英文路線的關係,其實也暗示了民進黨賴清德的勝選。

在投票前四個月左右,我就在構思一篇預測臺灣選舉結果的文章,核心觀點是:賴清德很可能會勝選,深層次原因是現階段臺海兩岸關係難以向馬英九時期迴歸。在《選戰中看蔡英文的「世界的臺灣」》一文中,我用有些隱晦的方式提出該觀點:「如果賴清德當選臺灣最高領導人,他應該會繼續帶領檯灣『出中國』,也就是走向世界。臺海會持續風高浪急,但一段時間內還不至於成爲東亞的火藥桶。」「在經過蔡英文帶領檯灣『走向世界』、『出中國』的八年後,臺灣究竟有多大可能走回頭路?」對此問題,當時筆者心中的答案是——臺灣走回頭路可能性較低,因此賴清德勝選可能性較高,而選舉結果也證實了此答案。

其實,預測臺灣選舉結果有多個視角。比如可以從民調的視角:就封關民調而言,幾乎都是民進黨賴蕭配領先國民黨侯康配以及民衆黨柯盈配;也可以從選舉重演的視角:筆者較早前就預測此次大選可能重演1994年臺北市長選舉——本年的賴清德就像1994的陳水扁那樣,在選舉期間幾乎一路領先直至後來勝選;還可以從臺灣大選各種「魔咒」的視角:筆者在選前分析了臺灣各界普遍意識到的「八年魔咒」可能會被打破的原因——非綠選民分別支持國民黨、民衆黨導致「勢分力單」。

您已閱讀35%(611字),剩餘65%(11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