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

​FTX崩盤,啓動新一輪加密貨幣監管博弈

周子衡:FTX倒閉後,政策制定者面臨壓力,他們須爲加密貨幣行業制定新規並打擊欺詐。但監管沒有迅速達成共識,而是陷入了相互指責的遊戲。

中美博弈: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徐瑾:一個新崛起的大國是否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這種新舊競爭模式在歷史中反覆出現。和平解決並非沒有辦法。

「復工困境」:地方黨委政府抗疫的博弈模型

葉勝舟:面臨上級嚴厲問責與民衆巨大恐慌的雙向夾擊,地方黨委政府實現利益最大化的選項肯定是防控、復工措施從嚴。

中美金融博弈:中概股或成「不速之客」

邵宇、陳達飛:在中美博弈的當下,加快金融體制機制改革,完善金融基礎設施以爲實體企業賦能顯得尤爲重要;在操作中,如何把握好速度與質量的平衡?

經濟學
爲什麼人生需要對賭思維

徐瑾:無論投資還是生活,我們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平庸者靠運氣,高手靠專業。有效利用對賭思維,能在不確定的時代,在經驗中學習演化。

短線觀點:中國市場的懦夫博弈

某些境外投資者看到中國債務問題的潛在可怕後果,但被迫跟著全球基準指數持有中國資產。對於他們,這是一場懦夫博弈。

交通
如何解決網約車博弈中的「隱身人」問題?

吳思:在潛規則形成中,「隱身人」是個常見現象。網約車問題上,隱蔽利益可能爲了短期小利扼殺社會長遠大利。

求職
選工作的冰淇淋模型

FT中文網撰稿人王爾山:選工作機會,是一種博弈。一旦答覆有期限限制,時間,就成了一個隱形的博弈參與者,就像隨時會融化的冰淇淋。

競爭
不計代價打垮競爭者

FT專欄作家哈福德: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還是與競爭者共榮?亞馬遜和普丁明顯選擇了前者,因爲他們相信這會徹底嚇退之後的競爭者。

博弈
無處不在的博弈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如今,昔日的「海盜」出現在南歐,而不是北歐;維京海盜時期貪婪的沿海劫掠者現在變成了投資銀行的高階主管和交易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