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

創業
從平凡業務中獲取創業靈感

馬戈利斯:一些看起來無聊的產品爲本質上屬於科技公司的企業提供了利潤豐厚的市場,比如剃鬚刀、牀墊,甚至燃氣鍋爐。

創業家
矽谷的「創辦人工廠」

Y Combinator的核心信條之一是新創企業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這種道德優越感與商業的奇怪組合正瀰漫矽谷。

創業
警惕不靠譜的專業建議

需要專業建議的創業者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確保會計師、律師等專業人士提供的看似明智的建議是靠譜的?

創辦人
創辦人該不該賣掉自己的公司?

霍伊爾以4億英鎊賣掉了自己創辦的公司,後來這家公司上市了,市值超過10億英鎊,霍伊爾該怎麼看待這件事?

創業
創業者需善用槓桿

賀嘉:創業者多做高槓杆率的事,才能夠更多釋放自己的時間,去思考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做資源和人力的整合,讓正確的事相繼發生。

共同打造印度電商巨擘

從邦加羅爾的一間臥室到印度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Flipkart的發展歷程並不平坦,但聯合創辦人薩欽和賓尼仍配合默契,甚至成了更鐵桿的盟友。

創業
美國創業光環褪色

FT專欄作家邰蒂:四分之一美國勞動者必須獲得職業許可證才能求職或創業。在世行編制的創業便利度榜單上,美國僅排在第46位,甚至落後於法國。

創業家
創業家摧毀身份經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培育創業家是爲了摧毀身份經濟、血緣經濟。創業家也可能受制於平臺租金。建立創業家層出不窮、優勝劣汰的土壤,纔是最重要的。

創業
棄學創業的矽谷弄潮兒

在該去大學報到的當天早上,詹姆士•普勞德告訴父母他不再想去大學。這名倫敦青年藉助美國風險投資家彼得•泰爾爲青少年創業家設立的資助計劃,來到矽谷踏上創業道路。

富人與你我不同?

英國媒體人阿米:富人是否和我們想法不同?巴克萊的調查顯示,富人的風險承受力其實只比一般人稍高,但其中的「新富」創業家卻表現出與普通人顯著不同的品質。

一家「老派」的新創企業

樂模創辦人認爲,要想長盛不衰,就要保持刁鑽古怪而不隨大流的定位。他們重視用戶的歸屬感,認爲用戶購買的是終身會員資格。

企業
企業成功並非全靠理性

FT專欄作家強森:在商界,勝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機會以及管理能力、整體人氣等人爲因素,而外部影響往往將決定一家企業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