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創業家

創業家摧毀身份經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培育創業家是爲了摧毀身份經濟、血緣經濟。創業家也可能受制於平臺租金。建立創業家層出不窮、優勝劣汰的土壤,纔是最重要的。

中國經濟未來的希望在創業家,問題在政府、傳統制造業與農村。

把目光聚焦於北京、深圳的創業年輕人,你會認爲中國經濟充滿希望。他們有無限的生命力,充滿激情的創業藍圖,更重要的是,他們年輕,是網路時代的原住民。未來中國的偉大企業將在這些人羣中誕生。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中國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佈的2014年北京科技創新統計數據,去年6月開街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入駐13家創業服務機構,入孵創業團隊339個,獲融資的團隊123個,平均融資額500萬元左右。舉辦線上線下活動96場,超2萬人參與。車庫咖啡等已成爲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業服務組織,李克強總理5月7日光臨過的中關村創業大街的3W咖啡館,也是一家「創客」服務機構,中關村圍繞創業已經形成連貫的服務鏈條。

您已閱讀15%(323字),剩餘85%(18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市場的邊界

葉檀,經濟領域的市場派,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者。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從2000年左右走出書齋,到報社撰寫經濟類評論,迄今爲止已在報刊雜誌發表大量文章,偶爾在電視臺財經頻道客串點評經濟新聞,也出版過歷史方面的書籍。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