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

瑞典
伊拉克驅逐瑞典大使

先前數百名示威者衝進瑞典駐巴格達大使館大院。伊拉克表示,如果焚燒《古蘭經》的活動繼續進行,將斷絕外交關係。

拉什迪一眼失明一手殘疾但無性命之憂

《撒旦詩篇》的作者薩曼•拉什迪在紐約州遭遇持刀襲擊後,一眼失明,一手殘疾。

阿富汗
歷史現實主義的未來

陳功:一味強調地緣政治博弈的理論,已經被歷史和現實證明是不成功的,而歷史現實主義則會屬於今後的時代。

阿爾及利亞之春與伊斯蘭世界的現代性——阿爾及利亞學生與民衆民主抗議浪潮簡析

張倫:在民衆抗議壓力下布特弗利卡宣佈不再爭取第五屆連任,宣告此次抗議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歷史掀開新一頁。

伊斯蘭
恐伊症與新的文明衝突

拉赫曼:非穆斯林世界的反伊斯蘭情緒日趨激進,而在一些原本溫和的穆斯林國家裏,激進伊斯蘭主義正在崛起。

雅加達特區前首長鍾萬學被判兩年徒刑

鍾萬學在競選連任演說中,曾就如何正確解讀《古蘭經》提出建議。週二,印尼法院判決鍾萬學此舉犯了褻瀆罪。

新疆
新疆新生兒不得取宗教化色彩過濃的名字

中國新疆當局要求父母不得給穆斯林新生兒起「穆哈買提」和「吉哈德」之類過度宗教化或帶有分離主義色彩的名字。

川普
川普、伊斯蘭與文明衝突

拉赫曼:川普政府傾向於以文明甚至種族看待西方,認爲正在進行拯救西方文明的戰爭,這是理解其行爲的關鍵。

法國:宗教與世俗國家的難題

FT大視野:1905年,法國曾就是否禁止在街上穿著天主教袍展開激辯。如今,該國又迎來一場有關宗教服裝的辯論,這次的對象是「布基尼」。

土耳其變局——中東政治強人的宿命?

趙靈敏:人們一度以爲,中東政治迎來了新時代。但舊強人倒下,新強人又起,這難道是中東政壇的又一個宿命?

法國尼斯恐怖襲擊致至少80人死亡

一名司機駕車高速衝向人羣致至少80人死亡,100人受傷。法國總統歐蘭德已將原定7月29日結束的緊急狀態延長三個月。

中東
書評:穆斯林融入西方社會有多難?

學者魯思文:《爲何傳統基督教社會的穆斯林融合會失敗》一書提出一些具有參考意義的見解,但書名誇大了命題,因爲「傳統基督教社會」這個歸類太寬泛。

沙烏地
沙烏地給中東注入教派之毒

FT專欄作家加德納:在西方與伊朗達成核協議後,沙烏地決心捍衛其頭號伊斯蘭國家的地位。對沙烏地來說,比起ISIS聖戰,伊朗什葉派力量入侵海灣是更大的威脅。

穆斯林
遜尼派與什葉派之爭的前生今世

是什麼原因導致伊斯蘭教分裂?遜尼派與什葉派信奉不同版本的伊斯蘭教嗎?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沙烏地與伊朗目前的緊張?FT中東記者爲你解答這些問題。

阿拉伯
阿拉伯世界的商業潛力

FT專欄作家加德納:阿拉伯世界不缺人才,阿拉伯人在國外表現出色。但深受裙帶關係、腐敗和威權精英掌控國家困擾的阿拉伯國家,在治理方面需要做得更好。

沙烏地
阿拉伯世界應加入抗擊ISIS

作家拉希德:從政治角度而言,打贏抗擊ISIS的意識形態之戰,這場鬥爭必須是阿拉伯人的鬥爭,必須由阿拉伯人領導、由阿拉伯人來打。

日本
FT社評:日本不能重拾孤立主義

日本人質被害事件具有特殊意義,但這不應破壞安倍擬議的憲法修改。日本可以在不會根本改變其消極軍事角色的情況下,取消某些限制。

阿拉伯
暴力不是中東宗教主題

前聯合國外交官拉塞爾:用極端主義詮釋中東歷史會令敘事狹隘化。阿拉伯人建起一個帝國,將伊斯蘭教變成世界性宗教,靠的是借鑑不同文化,並與信仰不同的人合作。

伊斯蘭
東南亞:多元化與伊斯蘭正統的角力

FT亞洲版主編皮林:印尼和馬來西亞常被列爲現代化溫和穆斯林國家的典範。然而兩國都有跡象表明,多元化正遭受侵蝕,對伊斯蘭正統思想更爲僵硬的詮釋正在成形。

ISIS
伊斯蘭兩大教派必須合力打擊ISIS

伊朗前外交官穆薩維安:什葉派和遜尼派穆斯林眼下面對一個共同的可怕敵人——ISIS。兩派必須在事態進一步失控之前解決彼此的分歧,共同對敵。

英國
英國力爭成爲全球伊斯蘭金融中心

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在世界伊斯蘭經濟論壇首次在倫敦舉行之際,英國政府宣佈,英國將成爲伊斯蘭世界以外第一個發行伊斯蘭債券的主權國家。我們計劃成爲西方獨一無二的伊斯蘭金融中心。

土耳其
自掘墳墓的傲慢?

試圖「強拆」公園而引發了大規模抗議,權力巨大的土耳其總理艾爾段面臨著棘手的局面。這僅僅是因爲一個公園嗎?FT國際關係事務編輯David Gardner寫道,艾爾段的AKP黨常被詬病與大企業集團關係密切,反對者認爲他背離了國父凱末爾的世俗化治國道路,說他專橫的政府過多幹涉個人生活。而傲慢可能會動搖他權力的大廈。

伊斯蘭金融尋求區域外擴張

伊斯蘭金融因嚴格遵循伊斯蘭教義,遠離金融衍生品,更多與實體經濟捆綁,因而成功避過金融危機。這個年成長20%的產業,對中國實體經濟展現出濃厚興趣。

歐巴馬堅持信仰自由沒錯

FT特約編輯沙瑪:有人把在世貿遺址旁建清真寺說成是向9/11元凶獻功,這完全顛倒了是非。世貿遺址旁壘起的每一塊石頭,聽到的每一聲禱告,都是美國的勝利,信仰自由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