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政變未遂,很多人出於對民主的信仰,對總統艾爾段挫敗政變表示祝賀;另有一些人則因爲反感總統艾爾段的伊斯蘭化舉措而對政變未遂深感失望。這兩種態度的背後,隱藏著差不多同樣的問題:艾爾段爲什麼能多次連任?爲什麼他能在土耳其這個早已確立了世俗原則的國家暢通無阻地推行伊斯蘭化?
艾爾段的貢獻
土耳其的前身是鄂圖曼帝國,一個橫跨歐亞非的伊斯蘭帝國,因爲常年征伐,軍人在這個國家地位顯赫。18世紀初,爲了應對來自西方的壓力,鄂圖曼帝國開始了緩慢的改革,改革的重點放在能立竿見影起效的軍事領域,從歐洲軍校裏出來的軍官因此成了西化改革的主要推動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鄂圖曼帝國作爲戰敗國被肢解,身爲將軍的凱末爾領導了土耳其獨立運動,被尊稱爲「國父」。以凱末爾爲首的高級軍官認爲土耳其的落後是由伊斯蘭信仰造成的,因此建國後改革的首要目標是政教分離,和傳統切割:廢除哈里發制度,關閉所有宗教法庭,下令禁止戴傳統的土耳其禮拜帽,廢除阿拉伯字母、創立新字母。
您已閱讀10%(421字),剩餘90%(36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