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職場

疫情之下如何關懷員工精神健康?

希爾:新冠危機剛開始時,管理者能夠號召團隊做出集體努力。在接下來幾個月裏,他們能保持這種共同使命感嗎?

今年3月下旬,我向跨國公司的經理們詢問他們是如何應對日益嚴重的冠狀病毒危機的。根據他們在中國的員工的經歷,他們發現腎上腺素最初會振作居家抗疫的員工。只有到了第5周,強制性的遠距工作纔開始讓人滋生焦慮。

大多數公司早已越過了這個里程碑。在家工作10周後,我請了一週假。休假令人放鬆,但我開始思考前方的無止境單調。封鎖也許正在解除,但迴歸正常的辦公室生活還很遙遠。我剛收到一批至少能再用一年的文具。在A6筆記本上記載我的生活、在平淡的視訊通話和虛擬會議中度日的前景,令人精疲力竭。

一位同事稱之爲「果味牛奶凍時代」。許多人寧願享受這種平淡,也不願面對可怕的日常壓力。財務和工作不穩定,或者在抗疫第一線從事高壓力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代價。但是那裏的員工用類似的措辭談論著不久的將來。一名醫生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我們現在的生活是醫院和家裏兩點一線,沒有我們平時所做的教學、會議或交流活動,我不認爲許多醫生會有精力繼續這樣下去。」

您已閱讀26%(411字),剩餘74%(117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安德魯•希爾

安德魯•希爾(Andrew Hill)是《金融時報》副總編兼管理主編。先前,他擔任過倫敦金融城主編、金融主編、評論和分析主編。他在1988年加入FT,還曾經擔任過FT紐約分社社長、國際新聞主編、FT駐布魯塞爾和米蘭記者。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