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飲食

筷子,我的廚房必需品

Kimiko Barber:筷子是我最信賴的廚房用具,是我的手的延伸。我用筷子做日本料理,也用它們做西餐。

我是日式料理專欄作家和烹飪老師,我推廣日料。20世紀70年代,我作爲中學女生剛到英國時,那時日料還很少見(客氣地說)。今天,看到日本料理到處可以買到和喫到,是當年的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在我衆多的廚房小工具和餐具(收藏量還在不斷成長,這讓我的丈夫很困惑)中,筷子是我的終極必需品。我用它做飯和喫飯,就連我去非日本餐廳時,我的手袋裏也會放著一雙,即使在我上西式餐廳時也是如此。

使用筷子的國家有中國(它們的發源地)、北韓半島、日本和其他一些東亞國家,例如越南。然而,在其他文化中往往是筷子和勺子並用,但唯獨日本人是隻用筷子喫東西的。相傳日本人開始使用筷子,源於在7世紀時生怕被隋朝中國人視爲「蠻夷」,當時的中國人已經在用筷子了。

從最初的模仿開始,筷子深深紮根於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因此也有了「生命之杖」(inochi no tsue)之稱。的確,日本人的一天從筷子開始,也從筷子結束。作爲新生兒出生第100天的象徵性儀式,人們會在寶寶面前放上米飯、魚和一雙筷子——當然,並不指望他們會用筷子。別管乘法口訣表,孩子入學時,人們期望他們已經掌握了使用筷子喫飯的藝術。同時,新婚夫婦還會獲贈相匹配的「夫妻筷」:他的筷子長度爲23至25釐米,而她的則短一些——不存在所謂的筷子性別平等。如果日本人邀請別人「和我一起喫火鍋」,這是對建立友誼發出的最高邀請。作爲一個國家,我們愛乾淨出了名,但當我們希望結交朋友時,我們準備好把筷子伸進同一個火鍋一起喫東西。

您已閱讀55%(621字),剩餘45%(5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