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輪經濟滑坡中,中國處於相對令人羨慕的地位。其它許多國家都面臨者一個矛盾:眼下不得不保持赤字支出,但長期而言則須增加儲蓄。對中國來說,當前的正確政策——推動國內支出以彌補出口下降,在未來也將是正確的:永久性提高消費在國民產出中所佔的份額。這是一種難得的有利處境,它將不僅僅造福於中國人民。隨著中國人成爲更大的消費者,他們還將通過增加進口,造福於世界其它地方。
那麼,中國還在等什麼?憑藉大約2兆美元的外匯儲備(多年貿易順差積累的結果),中國不難爲公共預算赤字融資,以刺激國內需求。政府已經採取了一些有用步驟。它已實施了一項面向農村居民的補助計劃,鼓勵他們購買家用電器和消費電子產品。它還成功地通過國有銀行,擴大了國內放貸。
然而,其它方面的行動迄今不夠到位。去年宣佈了一項4兆人民幣的投資計劃,但尚不清楚該計劃是否包括大量本來已經安排的支出。衡量財政刺激力度的一項更爲可靠的標準,是政府計劃在明年達到的預算赤字水準,據溫家寶表示,赤字將達到中國經濟規模的3%。這算得上可觀,但在出口同比下降17.5%的情況下,要實現溫家寶所說的2009年經濟成長8%的目標,則有太過謹小慎微之嫌。
您已閱讀58%(491字),剩餘42%(3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