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後奧運的中國經濟

考慮到中國的規模及其經濟多樣性,在經濟數據穩定下來後,奧運會可能不會給中國的經濟趨勢帶來多少改變。更爲重要的,是全球經濟放緩和中國國內經濟緊張形勢所產生的影響。

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經濟學家估計,自上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從奧運舉辦前一年到後一年,奧運會主辦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下降了4%。在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後,中國正需要類似效應來使其突飛猛進的經濟減速,中國政府也在努力製造這種效應。

中國經濟是否會如願減速;對於一個需要通過高速成長來吸收剩餘勞動力、促進內陸地區繁榮的國家而言,這種減速是否會過頭,以至威脅到社會穩定;在今秋大幅下降後,通膨是否會重新抬頭;中國是否甚至可能陷入滯脹——要爲這些問題找到答案還爲時尚早。

迄今爲止,經濟數據僅顯示出一些奇怪現象:8月份工業產值增速銳減至6年來最低水準,而同月零售額同比增幅升至好於預期的23.2%。

您已閱讀21%(308字),剩餘79%(11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