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的經濟學

中國董輔礽基金會祕書長沈曉冰:中國改革開放30年,最具創新性的經濟理論是什麼?你可能想像不到,是「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理論」 ── 這是148位中國經濟學家和財經媒體主編以獨立記名通訊投票的方式選出來的。

由知名專家以獨立記名通訊投票的方式進行學術評獎,這在中國還是第一次。這148名投票人當中,絕大部分是中國一線經濟學家,還有部分中國主流經濟媒體或學術刊物的負責人。

中國經濟學界,對於國際經濟學界來說還十分陌生。西方在關注中國的經濟變革和發展時,往往聚焦於中國的政治家和企業家,或關注於普通百姓生活,但卻容易忽視對中國思想者,尤其是經濟學家羣體的留意。實際上,在中國,思想者和經濟學家對社會的影響力,尤其是對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史影響巨大而深遠。回顧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社會經濟變革和經濟發展,從每一關鍵時刻,到整個三十年的歷史,都深深印刻了中國經濟學家的思想和行爲影響。

中國三十年間的諸多改革,不少源自實際經濟操作者的行動,然後被中國的經濟學研究者(後者往往參與政策的決策)總結髮掘,最後以某種在西方經濟學看來無法理解或似乎不嚴謹科學的語彙,被中國最高層決策者採納,並以更直白的黨的語言形成權威檔案,最後向全國推進。

您已閱讀12%(406字),剩餘88%(29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