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rt Campbell文章檔案

亞洲
書評:亞洲世紀與全球重心東移

坎貝兒:FT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拉赫曼在《東方化》中指出:當今很多事件最終將在亞洲崛起的大背景下黯然失色。
2016年8月25日

美國
不虛此行:歐巴馬的亞洲之旅

前美國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坎貝兒:離開華盛頓時,歐巴馬因期中選舉及總統支持率下滑倍受打擊;回到華盛頓時,他卻帶回了一堆實實在在的成果。
2014年11月20日

金正恩
金正恩在折騰什麼?

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坎貝兒:北韓往往通過挑釁迫使他國對其提供實質性好處。然而隨著國際社會對這些花招越發沒有耐心,平壤只得設計新戰略來吸引關注。
2014年10月21日

美國
美國亞洲戰略不可失焦

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坎貝兒:儘管中東亂局讓華盛頓分身乏術,美國仍須在密集的外交議程中找到「重返亞洲」的焦點,這既能彌合國內政治分歧,也順應亞太崛起的現實。
2014年10月8日

亞洲
亞洲國家的戰略岔路口

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坎貝兒:與美國保持政治聯繫、同時與中國建立經貿往來,是很多亞太國家多年來努力維持的平衡。但目前最緊迫的戰略選擇,也許並非在美中之間,隨著中日對峙日益尖銳,很多國家可能將被迫選邊站隊。
2014年8月24日

中國對外戰略不再被動

美國前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坎貝兒:以往對待與周邊國家的糾紛,北京的領導人往往傾向維持現狀,將爭議問題拖延解決。如今中國不再只是被動回應,而是根據精心策劃的整體戰略展開行動。
2014年7月24日

美國「轉向亞洲」不能僅憑空談

亞洲集團主席兼執行長坎貝兒:最近有不少評論質疑美國「轉向亞洲」戰略的嚴肅性和可持續性。對此,美國應當試著闡明一個細緻、持久和全面的亞洲戰略。
2014年6月3日

紙牌屋
中國領導人爲何愛看《紙牌屋》?

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坎貝兒:中國領導人可能認爲,《紙牌屋》或許是美國政府工作機制的真實寫照,或許還可一窺白宮主人如何對付太平洋彼岸那個正在崛起的大國。
2014年3月12日

日本
俄日外互動動值得關注

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兒:東北亞局勢高度緊張,中日、韓日之間的外交對話明顯不足。在此背景下,安倍和普丁的互動,卻成了一個顯著例外。
2014年2月19日

中日爲何組建「國安委」?

前美國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坎貝兒:中國和日本鮮有共同之處,但兩國似乎都在探索並設立一種新型的、制度化的國家安全會議。
2014年1月13日

中美如何確保太平洋和平?

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坎貝兒:中美在南中國海險些發生衝突,這表明雙方亟待建立對話機制及危機預防機制。中國出於種種原因不願這麼做,但這對全球穩定非常重要。
2014年1月5日

北韓
張成澤的下場爲何令中國不安?

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坎貝兒:張成澤生前被中國和南韓安全部門視爲觀察北韓走向的風向標。平壤的野蠻舉動和挑釁行爲正越發讓中國擔憂,張成澤的結局只會加劇這種憂慮。
2013年12月17日

日本
維護美日關係的最佳方法

前美國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坎貝兒:日本公衆和政府對中國的敵意日趨加深,對「正常」國家地位的渴望也日漸增強。面對越來越「好戰」的日本,美國應該如何應對?
2013年11月13日

薄熙來
薄熙來案背後的博弈

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坎貝兒:在薄熙來案的幕後,還有更多的戲劇性情節。真正的故事可能隱藏在針對其他權勢人物展開的行動中。
2013年9月22日

澳洲
澳洲大選看點

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坎貝兒:本週六,澳洲將舉行聯邦大選。該國現任總理、工黨的陸克文儘管有一些個人小缺點,但在亞太地區,他在很多方面堪稱邱吉爾化身;但自由黨—國家黨聯盟的艾伯特「氣場」強大,也不容小覷。
2013年9月3日

中美首腦峯會迴歸即興交流時代

美國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科特•坎貝兒:中美此次峯會是首次在沒有正式國事訪問繁文縟節的情況下進行的會晤,兩國間這種新型交往方式實際上是對中美建交初期交往方式的迴歸。
2013年7月6日

如何改進美中對話機制?

亞洲集團主席兼執行長、原美國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坎貝兒:美中關係是21世紀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眼下,美中兩國之間有著當代一些最繁忙、最複雜的外交機制,但雙方的交流在形式和場合上不妨有所創新。
2013年4月23日

美國應負責任地「重返亞洲」

亞洲集團主席坎貝兒:美國若想成爲穩定亞洲的力量,關鍵在於其承諾的可靠性。如果草率拋棄自己在中東長期投入的利益,只會讓亞洲想起美國過去是如何對待越南的。
2013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