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

美國「轉向亞洲」不能僅憑空談

亞洲集團主席兼執行長坎貝兒:最近有不少評論質疑美國「轉向亞洲」戰略的嚴肅性和可持續性。對此,美國應當試著闡明一個細緻、持久和全面的亞洲戰略。

最近有不少評論質疑美國所謂「轉向亞洲」或「再平衡」戰略的嚴肅性和可持續性。這些讓人應接不暇的焦慮言論有不少屬於緊張過度,但公衆的質疑反映出,在亞洲這個不確定性漸增的地區,各國的憂慮情緒越來越強,因此這些質疑應當引起重視。放眼看去,那些明確渴望美國建立持久、連貫亞洲戰略的國家,幾乎無一不存在挑戰。歐巴馬(Obama)的班子深刻認識到了這些紛亂的問題,這位美國總統近期出訪日本、南韓、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就反映出美國正積極努力將「轉向」戰略更多地從空談變成現實。

儘管如此,美國仍可付出更多努力,消除亞洲的疑慮,闡明一個細緻、持久和全面的亞洲戰略。但如何做到這一點?

美國亞洲戰略的下一階段要求它增加與中國的高級別接觸。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他的外交政策重點在很大程度上仍讓人捉摸不透,中美增加戰略對話顯然具有重要意義。由於海上安全問題和網路安全行爲導致兩國之間愈發的互不信任,它們明確找出可展開切實合作的領域就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這些領域包括軍事互信的構建、發展、能源安全和救災等等。中國更願意將「新型大國關係」維持在泛泛而談的層面,而不是去實際構建這樣的夥伴關係,但當前的局勢要求中美兩國通過在雙方的共同目標上切實合作來增進諒解。作爲對話的一部分,美國應向中方傳達一個資訊,即美國對北韓越來越沒有耐心,越來越傾向於加大對平壤方面的施壓力度。此外,美國還應表明,美方明確支持採取措施改善中日關係。

您已閱讀35%(594字),剩餘65%(11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