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

書評:亞洲世紀與全球重心東移

坎貝兒:FT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拉赫曼在《東方化》中指出:當今很多事件最終將在亞洲崛起的大背景下黯然失色。

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他這本很及時的新書《東方化》(Easternisation)中,闡述了一個明確而具說服力的觀點:西方近年在中東的折騰,一系列佔據新聞頭條和消耗著世界領導人精力的危機,在歷史的弧線上將被視爲一段插曲、一個次要情節,最終將在亞洲崛起的大背景下黯然失色;近年亞洲的特徵是工廠轟鳴、創新不斷和競爭精神高漲。

在他捕捉全球實力戲劇化轉移(目前在全方位展開)的探索中,身爲英國《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的拉赫曼,絲絲入扣地帶領我們從一個亞洲首都到另一個,並跨越半個地球到達華盛頓和倫敦。一路上,他向讀者介紹了這一主要歷史劇情中的關鍵領導人、思想家和創新者,將他們的故事交織成一場複雜、生動的劇情。我們讀到了很多人的高見,他們包括:一位正在思考北京方面全球戰略重點的有影響力的中國戰略思想家、一位專門研究亞洲錯綜複雜歷史的日本學者、一位擁有數十年市場經驗、久經風霜的新加坡金融家、一位努力與東南亞對手展開競爭的印度製造商,這些人和其他許多人的敏銳洞見和豐富細節在拉赫曼的筆下栩栩如生。

他們也能從拉赫曼本人學到東西,他用自己的分析給一種印象派的敘述帶來一個清晰焦點。他對歷史典故的靈巧使用,與他對亞洲各國首都當前展開的政策辯論的嫺熟描述相得益彰。他還與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約瑟夫•奈(Joseph Nye)等提到亞洲世紀的著名作者,就如何衡量該地區的快速崛起進行了思想的碰撞。

您已閱讀36%(619字),剩餘64%(11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