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文章檔案

危機與自負:周厲王的失敗改革

李江:周厲王採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嚴重損害了貴族,而言論管制使受損者無法通過正常管道表達訴求,最終引發暴動。
2019年2月18日

一位馬克思主義者的婚禮

李江:國慶前夕,一位馬克思主義者正在舉辦婚禮。婚禮上,新娘向新郎、我的高中同學贈送了他最愛的《資本論》。
2018年10月11日

一代理想主義者的盛世悲歌

李江:楊沐的離世,令人想起八十年代那羣一度站在中國改革潮頭的理想主義者。他們或逐漸凋零,或捲入熔爐,或仍在痛苦掙扎。
2018年6月20日

中國「一帶一路」應避免成爲豪賭

李江、李帥宇:中國不僅需要考慮如何在推進「一帶一路」中獲得顯性收益,更需要切實保障國內資本和人員安全。
2017年6月26日

中國應對年輕人更寬容

李江:青年人需要經歷價值觀逐漸成熟的過程。只有年輕人能夠衝破藩籬地思考,國家的未來才擁有更多的可能。
2017年6月11日

中國武術不能自欺欺人

李江:大部分中國傳統武師技擊技能嚴重不足。如果傳統武術繼續故步自封,那麼,走向沒落將是難以擺脫的宿命。
2017年5月1日

南韓
南韓政府爲什麼選擇部署「薩德」?

李江、憶賢:無論將時間點定位在北韓第四次核試驗以前還是更早,南韓面對北韓核威脅所能選擇的空間都極其狹小。
2017年4月19日

中國高校「智庫熱」的冷思考

李江:中國高校出現「智庫熱」,這是高校長期在市場化與行政化雙重影響下畸形成長的產物,是大學重心的錯位。
2017年1月4日

教育
「學閥」現象加劇高校學術腐敗

李江:憑藉勢力把持教育界或學術界的「學閥」,是中國學術體系中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之一,但其危害性卻未得到足夠重視。
2016年9月26日

留學生
中國留學生爲什麼更愛國?

李江:中國留學生出國後往往更加愛國,其情感動因比較複雜,有時愛國主義甚至成爲他們砥礪自我的精神支柱。
2016年8月24日

哈佛女孩與她的愛國敘事

李江:愛國不應該是對身邊的不義視而不見,而對千里之外的「敵人」義憤填膺,更不應只是一番宏大的道德宣言。
2016年8月1日

海外傷亡頻發考驗中國情報共享機制

李江:中國領事整體保護能力不足,最大問題是各個單元之間無法有效協作,這就需要建立主體多元的安全資訊共享機制。
2016年7月15日

印尼
印尼1965:小國政治的悲劇

鳳凰國際智庫李江:1965年的印尼上演了現代史上最殘暴的屠殺之一,軍隊、穆斯林激進分子和暴徒自然難辭其咎,但美、英、中、蘇等大國又何嘗沒有扮演某種角色?
2016年4月28日

中國學者的「國師情結」

鳳凰國際智庫研究員李江:鄭永年批評中國知識界事件說明當前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相互抱怨。一個原因是,現行體制鼓勵「國師」,研究者也有強烈的「國師」慾望。
2016年2月5日

「中國特色民族主義」的弊端

鳳凰國際智庫研究員李江:無論在處理臺灣、香港、西藏、新疆等內部事務上,還是在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上,大陸非理性民族主義都產生了使事態惡化的負面效果。
2016年2月12日

中國不太可能放棄「和平崛起」

FT中文網撰稿人李江:如果說習近平訪美的重要任務在於說服美國精英相信中國和平崛起是一種必然,那麼美國精英有必要在歷史關鍵時刻做出明智選擇。
2015年9月23日

中國外交戰略爲何轉變?

FT中文網撰稿人李江:在當前的條件下,中國外交戰略顯得強硬可能是試圖通過外交爲棘手的內政問題尋找出路,加強意識形態控制,利用反腐整頓吏治均是表現。
201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