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蓉婭

誰動了我們的乳酪?

FT中文網專欄作家章蓉婭:三聚氰胺事件讓中國國產奶粉幾乎全軍覆沒。信奉「最貴就是最好」的年輕媽媽們,最安全的其實還是母乳。

「號販子」背後的經濟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章蓉婭:爲何醫院的號販子屢禁不止?只因利潤太高!我一上午10個號,每個號5塊錢,號販子只需50塊錢的成本,就能坐收5950塊的回報。

行醫路上理想與現實

FT中文網專欄作家章蓉婭:做醫生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忍得住痛苦。堅守之後,回報必然很豐厚,但過程中首先要經歷精神和物質的「雙重磨難」。

樂觀是一劑良藥

FT中文網專欄作家章蓉婭:病房是個小社會,我在這裏接觸來來往往的病人,他們心態各異,有絕望自殺的,也有堅強面對的,樂觀者的療效往往比悲觀者好很多。

生病就得去醫院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章蓉婭:醫療科普與家庭醫生的缺失,讓很多中國人動不動跑醫院,不僅折騰奔波,花錢多,還可能交叉感染,醫患關係惡化更會導致「過度檢查」。

讓醫生有尊嚴地活著

FT中文網專欄作家章蓉婭:我的同學或同事中,離開醫療行業的越來越多,不少醫學院也開始招不進學生。要讓醫生們有尊嚴地活著,首先就要提高他們的收入。

生孩子:順產還是剖腹產?

FT中文網專欄作家章蓉婭:中國近50%的剖腹產率高居全球第一,除了醫學上的原因外,惡劣的醫患關係是其根源(此文爲新設專欄《杏林守望者》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