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杏林守望者

生病就得去醫院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章蓉婭:醫療科普與家庭醫生的缺失,讓很多中國人動不動跑醫院,不僅折騰奔波,花錢多,還可能交叉感染,醫患關係惡化更會導致「過度檢查」。

聽說小寶寶長到六個月時愛生病,我心裏正翻騰著呢,豆豆就中招了——就在她滿六個月的關卡上,她人生中的第一次發燒不期而至,第一晚就燒到了39.2度。

一直自詡爲「淡定媽」的我貫徹平素做法——如果她能喫能喝能睡覺,我就順其自然不管她;如果她燒得不舒服、開始哭鬧,我就在家給她洗個澡物理降溫……豆豆前後燒了三天,我一直堅持沒帶她去醫院。有旁人批評:「都燒成這樣了,還不趕緊送醫院?你這媽怎麼當的?」

豆豆第一次發燒,要說我心裏不急那是騙人的。我雖然著急,但是我得權衡去醫院的利弊。

您已閱讀11%(234字),剩餘89%(19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杏林守望者

章蓉婭,醫學博士,新晉「辣媽」,畢業於清華大學及北京協和醫學院,現就職於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在微網誌上記錄工作和生活點滴,被譽爲國內孕產育兒科普先鋒,2011年新浪親子「微網誌達人」(@協和章蓉婭)。「杏林」一詞源自三國董奉行醫濟世的故事,後代指醫道。從醫路上痛並快樂著,但無論有何荊棘,願以樂觀心態堅守,做一個「杏林守望者」。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