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

中國改善空氣質量顯著降低自殺率

牛雨晗:研究表明空氣汙染和高溫對心理健康有顯著影響。2013年至2017年間,中國空氣汙染大幅減少的同時,自殺率也以驚人的速度下降。

碳排放
新冠疫情令中國碳排放量劇減

一項新的分析顯示,因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放緩已令中國減少了相當於整個英國六個月的碳排放量。

中國城市在疫情期間空氣質量變好

疫情導致中國經濟活動停擺,卻因此使空氣質量大幅改善。春節過後,一些城市最危險汙染物的含量明顯低於往年同期。

回首2016:霧霾裏的中國

王軍:2016年中國社會緊張、不安和焦慮情緒集聚、蔓延、加劇,公民基本權利仍無法保障,社會正義伸張艱難。

霾是「自然災害」?——推卸政府責任的法案

龔刃韌:北京等地法規將霾列爲氣象災害,這可能導致作爲監管者的政府以不可抗力爲免責事由,減免或推卸責任。

京津冀PM2.5達標路線圖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張春、馮灝:京津冀地區PM2.5濃度要在2030年降到國家標準,即35微克每立方米,產業結構升級和能源結構轉型是必由之路。

霧霾
霾裏的中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治霾已迫在眉睫。承認現實,完成詳盡分析,才能知道如何應對。治理霧霾的關鍵,在於明確經濟損失究竟多大,以及損失應由誰來承擔。

北京空氣指數之爭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周嶸爲環境網站「中外對話」撰稿:中國指責美大使館發佈空氣質量指數,在政治和法規層面或許合理,但難獲公衆信任。

美使館空氣指數令北京不滿

中國環境部官員要求美國在華使領館停止向中國公衆發佈空氣汙染數據,並表示這類做法是干涉中國內政,突顯出治汙問題在中國的政治敏感性。

霧霾下的北京

在常常霧霾瀰漫的北京,空氣汙染及其對健康產生的影響正引起越來越大的關切,一系列可供用戶檢視空氣汙染數據的iPad和iPhone應用由此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