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談判

解振華和他留下的氣候外交資產

中外對話: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交棒之際,李婧勾勒了這位《巴黎協定》締造者之一的氣候外交足跡。

波恩氣候大會:「非國家層面力量」引人注意

格普塔、薩卡爾:一如正式會場外的「非官方美國館」所顯示的,城市、州省等國家政府以外的力量在這屆氣候大會上表現搶眼。

巴黎氣候協定對中國機遇與挑戰並存

安邦諮詢:巴黎氣候協定的達成是一個里程碑。中國作爲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將受到此協議的約束和引導,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

專家對話:氣候談判如何促進減排?

巴黎氣候大會進入決定性的收官階段,環境網站「中外對話」就各國應如何加大減排力度,避免全球災難性的氣候變暖採訪了各界專家。

氣候變化:人類應爲「不確定性」而戰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迄今爲止,所有氣候會議幾乎都是「一個白癡講故事,充滿喧囂與憤怒,卻什麼也說明不了」。有什麼能真正改變人類的軌跡?答案只能是技術。

巴黎氣候談判仍面臨重大分歧

剛結束的日內瓦會談爲年底的巴黎氣候協議產生了一個正式談判文字。先期談判顯示,各國在減排責任及其時限和約束力上,還存在大量分歧。

世界邁向氣候安全的機會

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薩克斯:中美兩個大國終於作出應對氣候變化承諾,加上近期作出大膽聲明的歐盟,全球三大經濟體兼三大碳排放區終於朝著在巴黎達成重要協議的方向邁進。而巴黎是最後的機會。

FT社評:氣候變化談判不能葬送已取得的成果

說服近200國家達成減排協定絕非易事,經濟危機時,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全球氣候談判代表必須確保,即使無法達成全球協定,也不至於葬送已經取得的良好成果。

影子氣候機制

聯合國氣候峯會談判正酣之際,世界觀察研究所主席恩格爾曼提出了一個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新框架。在該框架中,沒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