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

精英
精英不能漠視大眾利益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西方民主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針對精英階層的叛逆已經全面展開。個人經濟自由可能造成巨大的不平等,這使民主理念的現實意義空心化。如果精英與大眾之間的鴻溝無法彌合,選民將轉向局外人來清理體系。

法治
中國削減死刑罪名的民意阻力何來?

FT中文網撰稿人楊俊鋒:政府的法治水準和公信力,纔是決定真實主流民意對待死刑的關鍵因素。中國民意對死刑的反對,並不是簡單提高社會法治文明程度可以解決的。

速讀
歐巴馬能挽回選民的心嗎?

繼簽署醫改法案後,歐巴馬又開始了大刀闊斧的金融監管改革,但選民們似乎並不買他的帳。本文作者系《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克萊夫·克魯克。

徐達內
只定性不定量的「民意」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在火車票實名制的爭論中,「民意」最讓人摸不透,它當真朝秦暮楚嗎?出錯的不是「民意」,而是隻定性不定量的「民意」。

民意
以民意基礎助推省市長行政力

省長認知度有所上升,農村居民表現出一定的參政意識;市長認知度受換屆因素影響較大;透明度和欣賞度在提升省市長支持率方面的影響點有所不同。

民意
做更透明的省、市首長

在各級政府政務公開承諾的鼓勵下,公衆對於公共事務管理的關注程度和評判能力不斷提高。在這方面做得好的省、市首長在未來的個人支持度上也會有更上佳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