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徐達內

只定性不定量的「民意」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在火車票實名制的爭論中,「民意」最讓人摸不透,它當真朝秦暮楚嗎?出錯的不是「民意」,而是隻定性不定量的「民意」。

春運開始,率先試行車票實名制的廣州火車站是媒體關注點,觀察或者體驗之後,抱怨此項新制度「太過麻煩」的聲音多有散佈。所以,應該有人現在感慨一聲,「不聽老人言,喫苦在眼前」了(其中或許會包括製作出1月11日騰訊《今日話題》「火車票實名,輿論惹的禍」的責任編輯們)。

據《廣州日報》報導,鐵道部長劉志軍29日在廣州考察實名制,這位每年春運都要經受激烈攻擊的部長爲乘車手續「麻煩」道歉並解釋:「實名制之所以要試點,沒有全面推開,就是因爲有相當一部分旅客同意,也有相當一部分旅客不同意,我們是順應了部分旅客的民意。」

如果從門戶網站的新聞跟帖來看,的確,指責實名制的聲音現在似乎佔據上風,鐵道部此番收穫的攻擊絕不比當初拒絕實名制時溫和多少。看到紅網一篇評論,就此探討「火車票實名制考驗如何善待民意」。文稱:有人大代表甚至在最近召開的地方「兩會」上提出了要求取消火車票實名制的議案;也有以前力挺實名制的人,在現在試行實名制,看到購票、檢票上車的情形後,或沉默或反思。

您已閱讀20%(425字),剩餘80%(17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媒體札記

作者徐達內,徐達內.COM創辦人。從紙媒、門戶、微網誌、電視中探尋中國輿論生態,記錄轉型時代片斷,熱評冷析,亦莊亦諧,給出不一樣的媒體摘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