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

中國對外資擴大資本市場準入

新規則合併原有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旨在簡化和加快國際投資者申請進入中國市場的程式,並消除對他們可以持有的頭寸大小的約束。

中國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建議

何適:最新的《外商投資法》明確了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同時高質量發展戰略對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也提出新的要求。

中國
中國將提前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這一公告爲已經準備進入中國零售基金市場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時間框架。

中國取消境外投資者額度限制

國家外匯管理局宣佈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下3000億美元總額度限制,稱此舉將「大幅提升」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市場的便利性。

上世紀60年代是全球化前的最後十年嗎?

加內什:人們現在懷念20世紀60年代,是因爲那個時代的活力和開放嗎?我越來越覺得,他們在懷念的是恰恰相反的某種東西。

穩定中美關係,需要超越經貿

廖崢嶸:中美穩定關係,需要超越經貿尋找策略。中國國內利益平衡下,政府有較大自由度追求貿易政策最優效果,不妨大膽嘗試單邊開放。

李克強稱中國將把開放金融業的時間表提前

李克強在週二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宣佈,中國將把取消證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間從2021年提前到2020年。

網路
建設更美好的網路

克萊格:政府和科技公司必須加強合作,建設尊重個人權利、鼓勵競爭和創新、對所有人開放的網路。

貿易戰
中美關係的新博弈:擴大開放迎逆流

沈建光:達成協定僅是中美貿易爭端第一步,後續承諾仍十分重要;越是警示性的提醒越需要珍視,以免誤判局勢。

中國緩慢改革對跨國企業不利

中國延遲的改革讓本土企業有時間鞏固市場主導地位,跨國企業獲准進入時,可能面臨一個失去機會的不利市場。

保險業
外國保險商對中國開放市場滿懷期待

外國保險企業極爲看好中國對外資持股比例的放寬。但中國龐大的本土保險企業和逐省批准制度可能會妨礙它們的成長。

關稅戰升級之際中國向華爾街示好

中國試圖通過向華爾街和歐洲國家提供「胡蘿蔔」來孤立白宮的對華鷹派,同時放寬國內的財政政策以緩解打擊。

貿易戰開打了,反思剛剛開始

徐瑾:貿易戰是持久戰,應該反思通盤戰略。面對中美實力差距,中國最好的選擇是,在國際開放環境惡化情況下,主動製造開放機遇。

中國加快向外資金融集團開放

中國央行宣佈外資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被允許持有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和壽險等公司多數股權。

如何理解劉鶴「中國改革開放力度將超預期」的說法?

鄧聿文:中國要借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推出「超預期」的改革開放舉措,是爲實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全球化
中國人爲什麼很少反對全球化?

趙靈敏:爲什麼處在國際分工產業鏈最高階的西方要反對全球化、賺著微薄加工費的中國卻義無反顧地擁抱全球化?

中國還會繼續推進改革嗎?

陶景洲:中國政策制定者不願進一步開展以市場爲導向的改革,自由市場在中國經濟生活中的角色將會日益弱化。

跨國公司在中國面臨新挑戰

樸勝虎、趙萌、李少民:中國正從關係社會轉型爲規則社會,利益相關者轉變傳統角色,從跨國公司優待政策的順從者、弱勢者乃至受害者,變成主動挑戰者。

香港
北京對港政策應進入「新常態」

《亞洲財經》總編輯紀碩鳴:香港迴歸18年,北京在一國兩制承諾下對香港經濟上有求必應,政治上堅持頂層設計。但隨著兩地融合成爲新常態,簡單遷就港府做出一週一行的調整隻會雙輸。

中國「戰略產業」仍緊閉門戶

FT駐華記者米強:外國投資者如今在中國可以通過的一些門,是14年前中國加入世貿時正式開放的。目前美歐都尋求與中國達成雙邊投資協定,中國有必要列出不允許外資進入的行業。

網路
保護網路的開放性

FT美國西海岸執行主編沃特斯:萬維網的「全球互聯」特質因企業圈地謀利和政府管制而被削弱。如果萬維網變成區域網,將對我們造成巨大影響。

亂拳頻出的網路開放元年

搜狗公司市場總監王冠雄:中國網路正進入一個規模空前的整合時代,人口紅利下降、各種新型服務崛起和互相制衡的需要,促使巨擘們加快圈地,從霸道走向王道。

速讀
谷歌和蘋果的手機大戰

谷歌和蘋果誰能在未來的手機市場上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