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中國緩慢改革對跨國企業不利

中國延遲的改革讓本土企業有時間鞏固市場主導地位,跨國企業獲准進入時,可能面臨一個失去機會的不利市場。

現在很難想像,17年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中國銀聯(China UnionPay)是不存在的。這家國有銀行卡支付壟斷機構成立於2002年3月,就在世貿組織正式歡迎中國成爲成員的三個月以後。

差不多二十年過去了,Visa和萬事達卡(Mastercard)等待通過重重關卡以進入這個全球最大銀行卡支付市場的歷程似乎即將結束。無法想像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會與北京達成一份沒有最終解決這一僵局的貿易協議。

但是當美國的銀行卡公司最終進入中國時,它們所面臨的市場,將與2001年12月那個令人嚮往的市場完全不同。而且很不幸,對於其他許多跨國公司來說,它們在中國令人沮喪的經歷並不獨一無二。在一個又一個行業裏,只有當本土冠軍企業立於不敗之地之後——或者在新技術和競爭對手徹底改變了市場格局之後——外國企業才被允許進入。

您已閱讀25%(373字),剩餘75%(11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