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

德國經濟部長敦促歐盟支持重工業扶持計劃

凱瑟琳娜•賴歇尋求國家援助批准,爲德國能源密集型企業提供補貼。

「中國製造2025」的成績如何?

近期兩份報告顯示,「中國製造2025」已經實現了其關鍵目標——讓曾經完全依賴廉價勞動力的中國製造業實現現代化。但這一成功並非沒有帶來問題。

機器人
協作機器人的發展:一門降低自動化門檻的技術

與傳統工業機器人相比,協作機器人體積更小、更便宜、更安全、更靈活。

從插座到數據中心:推動人工智慧蓬勃發展的歐洲工業集團

由於轉向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業務,包括ABB和羅格朗在內的電氣設備製造商業績大增。

製造業
中國強調製造業「自立自強」戰略

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暫時緩和之際,中國繼續強調製造業的戰略重要性。

英國能源密集型產業產出創35年新低

官方數據顯示,高電價削弱了英國企業的競爭力。

英國計劃出臺工業戰略 旨在解決能源成本問題

英國將於下月公佈工業戰略,著重解決英國能源成本高昂的問題。

從火車到坦克:德國重整軍備推動工業轉型

德國政府推動增加軍備生產的努力,爲面臨製造業工作崗位流失的工人帶來了一線希望。

敬業集團要求英國政府提供10億英鎊補貼

雙方如果不能重返談判桌,英國僅剩的兩座鍊鋼高爐將會關閉,使英國成爲七國集團中唯一一個無法從鐵礦石開始鍊鋼的國家。

稀土
貝兒法斯特磁鐵回收新創企業爲西方確保稀土供應帶來希望

Ionic Technologies表示,它是除中國以外唯一一家能夠分離四種價值最高的稀土氧化物的公司。

製造業
FT社評:川普吸引製造業投資的算盤打錯了

用關稅威脅刺激企業進入美國,川普政府能吸引的投資是有限的。應當消除商業障礙,而不是增加障礙。

「我們必須重建我們的國家」:川普及其團隊尋求經濟休克療法

美國總統的官員堅定地推進著他們重塑這個世界最大經濟體的戰略。

美國能源部長稱氣候政策損害英國經濟

美國能源部長賴特警告稱,英國的綠色政策給其經濟帶來了「更高的價格和更少的就業崗位」。

供應鏈
供應鏈的天才與危險之處

克拉布特裏:明歇爾在新書《你的生活依賴製造業》中以熱情的研究讚美了現代全球製造系統,同時也對它可能出錯的方式發出警告。

製造業
中國艱難的高階機牀之路

早在2007年,中國政府就開始努力扶持數控機牀行業,但西門子和發那科的雙頭壟斷和政府優先事項的轉變阻礙了該行業的進展。

澳洲
澳洲在接管古普塔鋼鐵廠後將向其注資15億美元

澳洲懷阿拉鋼鐵廠原老闆古普塔表示正在尋求法律建議,先前南澳州政府「出人意料、史無前例」地扣押了該廠。

德國製造業崗位流失加劇工業衰退擔憂

德國自疫情開始以來流失近25萬個製造業工作崗位,企業和政界人士警告歐洲工業中心正遭受不可逆轉的衰退。

德國的商業模式失敗了嗎?

德國三大主要產業同時陷入低迷,經濟也停滯不前。政客們終於清醒過來了嗎?

西門子
西門子同意以106億美元現金收購模擬軟體公司Altair

Altair向工業製造、消費品、能源等行業的大型企業客戶銷售數據分析技術和服務。該交易可能爲工程軟體行業的整合畫上句號。

中國工業企業利潤9月同比下降27.1%

這是今年以來最大降幅,超過8月的17.8%。中國國家統計局承認企業收入和盈利承受「較大壓力」,需求「不足」。

爲什麼越來越多的德國企業考慮遷往國外?

袁傑:由於能源價格居高不下等原因,不少德國企業面臨是否遷往國外的抉擇,而這最終也涉及到德國能否保住工業基地這個關鍵問題。

老化的美國無力支持再工業化

Jason Li:如果美國依然在人才政策上反覆無常,製造業最重要的人才問題無法解決,「再工業化」在老齡化愈發嚴重的美國只能是泡影。

中國工業企業利潤恢復成長

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繼3月份同比下降3.5%後,4月份同比成長4%,突顯了當局提振製造業的努力。

國家發展動力變遷:從去工業化經驗看發展中經濟體的策略與挑戰

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學者楊秋怡受訪認爲,全球生產網路雖然爲發展中經濟體帶來了機遇,但也需要這些國家制定有效的國內政策和戰略。

造船
美國調查中國造船業將惠及日韓

分析人士稱,拜登挑戰中國在商船建造領域霸主地位的嘗試未必能重振美國造船廠,但可能幫助日韓造船商抵禦中國的競爭。

中國高科技製造業推動工廠活動擴張

4月份中國採購經理指數顯示,中國工廠活動連續第二個月擴張,表現最突出的是高科技製造業產出上升。

中國工業企業利潤下滑 產能過剩拖累經濟復甦

美國和歐盟對中國政府利用製造業提振成長的計劃表示了擔憂。

萊茵集團:德國工業不太可能從能源危機中完全復甦

萊茵集團老闆克雷伯說,能源密集型行業的結構性需求將受到嚴重破壞。

分辨美國交通運輸危機的本質問題

福魯哈爾:從波音的質量缺陷、巴爾的摩大橋被撞塌,到美國不能造船,這些事情往往被放在不同的籃子裏,但它們實際上是相互聯繫的。

中國工廠活動六個月來首次擴張

中國國家統計局稱,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2月的49.1升至3月的50.8,但企業仍面臨「市場需求不足」。

「人型」機器人預示著生產線將發生變革

對製造業工人進行人工智慧培訓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失業。

造船業:美中貿易戰中的新戰場

多個工會敦促拜登政府對中國在造船業的主導地位展開調查,這一事態可能加劇美中關係緊張。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敦促拜登對中國造船業啓動調查

鋼鐵產業成爲2024年大選中的熱門議題,作爲一向支持勞方的民主黨總統,拜登應該會支持啓動這一調查。

德國商界領袖稱蕭茲的能源政策「有毒」

德國工業聯合會負責人說,德國政府的氣候議程「比我所知道的其他任何國家都要教條」。

跨國公司敦促葉倫不要讓政治阻礙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的交易

日本製鐵以149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的交易引起了美國兩黨的強烈抵制,他們紛紛呼籲以安全爲由對其進行調查。

中國先進數控機牀對俄出口激增

目前俄羅斯進口的高精度「電腦數控」設備主要來自中國。這種設備對俄羅斯的軍工業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