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最近從企業那裏獲得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投資承諾,他正試圖把美國變成一個製造業強國。上週,半導體巨擘輝達(Nvidia)的執行長暗示,將在未來四年在美國投資「數千億」美元。跨國汽車製造商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日本啤酒商朝日(Asahi)和南韓汽車製造商現代(Hyundai)最近都公佈了在美國的新生產計劃。白宮自豪地宣稱,「製造業的勝利不勝枚舉」。
沾沾自喜爲時過早。川普政府將發現,它能吸引多少投資是有限的,尤其是如果它堅持試圖用關稅刺激企業進入美國的核心戰略的話。
首先,建造工廠的週期通常長達數年。這意味著,將生產轉移到美國的代價高昂的決定,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企業認爲當前的美國保護主義立場將持續多久。但企業並不清楚川普下週實施對等關稅的計劃是什麼樣的,更不用說美國幾年後的政策了。隨著川普的進口關稅影響到鋁和鋼鐵等衆多原材料,生產商還會懷疑美國國內供應鏈是否足夠強大,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
您已閱讀36%(430字),剩餘64%(7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