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

爲人工智慧時代培養學生

賴夫:那些已經採取行動幫助塑造人工智慧未來的國家和機構,將幫助塑造全人類的未來。

教育
孩子「勤奮」的底線在哪裏?

徐海娜:我們從小就一直被鼓勵要勤奮,但孩子們的努力究竟有沒有底線?真的是「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嗎?

中國學生在線聲援深圳被捕工人

上週深圳佳士科技的工人因抗議公司阻止他們組建工會而被捕。來自中國頂尖高校的學生們正違抗政府限制,在線對被捕工人發起聲援。

大學
大學不是一盤「生意」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大學是人類文明的驕傲。大學既不是企業,也不是培訓學校。由政府支持、但市場化的高等教育容易產生弊端。英國政府擬通過監管消除風險,這不太可能成功。

教育
MOOC改變命運?

大型開放式網路課程(MOOC)在吸引越來越多人的興趣,而在印度等教育基礎設施欠缺的新興市場國家,MOOC更是展示出了啓動教育革命的力量。當然,MOOC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瓶頸問題。

教育
在家辦學的「虎媽」

海量的作業和無盡的應試,讓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想方設法讓孩子避免接受這種教育。在上海,有位母親嘗試了在家辦學的模式,這是怎麼個辦學法?她讓孩子學些什麼?這麼辦行嗎?

教育
怎樣讓孩子贏在起點?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概念在世界各地都有市場,中產階級父母總是對孩子抱有很高期望,努力給他們提供各種優越條件。幫助父母進行早教,是不多見的能得到左右翼人士一致支持的議題。諾貝兒經濟學獎得主詹姆士·赫克曼指出,對早期教育投資的回報率是很高的——不僅對家長,對整個社會也是如此——但,早教並不等於認字母背單詞。

教育
讓人捉急的寫作能力

一位美國名校MBA的教授佈置了寫作作業,沒想到學生們竟紛紛跑到院長那兒哭訴:我們平時用電郵、Twitter和Facebook交流就夠了,教授他這不是要人命嗎?學生們的語法、標點和拼寫能力堪稱"凶殘",別提完整而有邏輯地表達了。
這讓人反思:家長們拼命讓孩子學繪畫、學外語,還不如讓他們紮紮實實學好母語寫作呢。

教育
學習怎樣學習

「與其用2個小時做這些作業,爲什麼不打盹15分鐘,給大腦充電,然後用1個小時做完它呢?」FT專欄作家Simon Kuper說,這樣一堂重要的關於如何學習的課,如果早有人教我該多好。Kuper還說,在離開學校後他悟出了好幾個關於學習方法的心得。他要把這篇文章給女兒看,讓她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