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

奧斯卡
奧斯卡頒獎典禮觀衆減少,學院發起籌款活動

奧斯卡頒獎典禮電視轉播的觀衆數量從2014年的近4400萬下降到今年的1950萬。

《瞬息全宇宙》:粘合碎裂美國夢的「電影膠水」

非非馬:《瞬息全宇宙》的成功,會被看作電影產業的又一個標準的美國夢。但反觀這部影片的故事內核,實際是在討論如何消解「美國夢碎」的現實困境。

電影
史密斯就奧斯卡事件道歉

威爾•史密斯在Instagram爲自己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扇了喜劇演員克里斯•洛克一巴掌道歉。

電影
《駕駛我的車》:人生行路手冊

影片關注了一個瑣碎但普遍的困境:如何處理生活中不願正視的真相?而在面對真相之後,又該怎樣與隨之而來的創痛和茫然共存?

電影
《無依之地》:停車位將是美國最後一片自由之地

張倩燁:這部電影終於走出了過去奧斯卡主流審美,將鏡頭對準了白人底層:一個雖然被認爲擁有身份特權、卻正在從中產階層墜入貧困的羣體。

電影
《無依之地》斬獲奧斯卡三項大獎

本片成爲這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除了誕生第一位有色人種最佳女導演外,也標誌着好萊塢老牌電影公司的勝利。

奧斯卡
2021奧斯卡提名:女性與Netflix已經勝利

三部Netflix出品的電影入圍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首次提名了兩位女性導演。本屆奧斯卡註定載入史冊。

電影
2020年奧斯卡:兩次狂奔

Louis hothothot:奧斯卡8000多位評委,逆流而上,對異域文化、對非英語裔創作的開放度上,史無前例地向前狂奔了一大步。

《綠皮書》的中外評價差異說明了什麼?

劉遠舉:習慣於流於淺表的正能量溫情,與警惕不堪回首的歷史重來導致的政治正確,正是《綠皮書》在國內大受歡迎而在國外飽受爭議的原因。

電影
《水形物語》:獻給愛,獻給電影

Hothothot:《水形物語》在拿下金獅獎和金球獎後,又榮獲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配樂等獎項。

電影
2017年奧斯卡頒獎典禮鬧出烏龍

頒獎嘉賓宣佈《愛樂之城》贏得最佳影片獎,該片製作人員和演員上臺致謝時,卻被告知《月光男孩》纔是真正的獲獎者。

社會

亞裔
亞裔在美國的尷尬處境

傅亦沁:梁彼得事件和奧斯卡主持人的玩笑似乎證明了許多亞裔美國人的擔憂──白人歧視亞裔,其他少數族裔卻認爲亞裔在享受所謂的白人特權。

樂尚街
爲奧斯卡配樂的古典音樂家

左馳:許多爲好萊塢電影配樂的都是古典音樂家,包括爲宮崎駿電影配樂的久石讓、爲《星際大戰》配樂的約翰•威廉斯等。他們之間並沒有鴻溝。

人物

奧斯卡
奧斯卡獎背後的音響達人

今年奧斯卡獎許多獲獎電影的音樂或音效都是通過英國公司AMS Neve的設備錄製或混合的。創辦人克拉布特裏說:「我們改變了音樂、電視和電影的音質。」

演員
喜劇演員的悲劇落幕

《死亡詩社》中的Captain永遠離開了我們,那句Seize the day卻仍言猶在耳。Robbin Williams以自己的生命爲全世界帶來的歡樂,自己卻在抑鬱中黯然離世。

美劇
紙牌屋裏陰謀多

當紅美劇《紙牌屋》受到評如潮。奧斯卡影帝凱文·史派西塑造了一個爲爭奪權力無節操無底線的國會議員。FT影評作家Martin Hoyle認爲,這部作品頗有莎士比亞四大悲劇的風骨。

電影
不可思議的漂流

《少年派》榮獲第85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FT專欄影評家Nigel Andrews認爲,這是一部用詩意的創造力將"不可能被影像化的故事"展現出來的影片,一部能讓觀衆們重新回到童年的影片。

《林肯》載入史冊

FT影評作家Nigel Andrews解釋爲什麼《林肯》是載入影史的偉大作品

奢侈品
奧斯卡的付費穿衣法則

出席奧斯卡的明星靠穿衣服戴佩飾獲取酬勞的傳統由來已久。有些明星簽下四場次合約,穿指定品牌服飾,以獲取至尊享受和天價酬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