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尚街

爲奧斯卡配樂的古典音樂家

左馳:許多爲好萊塢電影配樂的都是古典音樂家,包括爲宮崎駿電影配樂的久石讓、爲《星際大戰》配樂的約翰•威廉斯等。他們之間並沒有鴻溝。

當全世界都在爲「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李奧)從影20年,最後終於在北京時間2016年2月29日這麼一個特殊的日子裏,捧得了那座他朝思暮想、夢寐以求的「小金人」(奧斯卡「最佳電影男主角」獎盃)而歡呼雀躍、不能自已時,大家可能會忽視憑藉爲鬼才編劇兼導演昆汀所執導的電影《八惡人》擔當配樂的義大利作曲家莫里康內,這次,他也捧回了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獎盃。

義大利不僅是個盛產歌劇作曲家的國度,同樣也是一個盛產電影配樂作曲家的地方。在這個國家,尼諾•羅塔、莫里康內跟威爾第、普契尼一樣享有盛譽、倍受推崇。其實,很多因電影配樂榮獲過奧斯卡獎的作曲家,其自身都具備紮實的西方古典音樂作曲技法和功底。比如去年依靠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贏得奧斯卡獎「最佳電影配樂」的澳洲籍作曲家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還有曾爲《星際大戰》、《E.T》、《超人》、《辛德勒的名單》等大片操刀配樂的殿堂級作曲大師美國人約翰•威廉斯,以及曾以華語電影《臥虎藏龍》在2001年勇奪奧斯卡獎「最佳電影配樂」的華人作曲家譚盾等等。無一例外的是,這些名義上的電影配樂作曲家,實際上也不啻爲都是善於寫嚴肅音樂的西方古典音樂作曲家。

既然提到了電影配樂,那麼還有幾個人名是不得不提的,他們分別是普羅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維奇、康高爾德以及久石讓。衆所周知,普氏和肖氏這倆人是嚴格意義上的前蘇聯古典音樂作曲家,但殊不知事實上他倆都曾留下過經典的電影配樂作品。由普羅科菲耶夫所創作的電影配樂《恐怖的伊凡》和肖斯塔科維奇所寫就的電影配樂《牛虻》組曲,這兩部作品因其內在的超凡藝術價值,確立起遠遠超越了它們作爲電影配樂本身的舉世公認的超然藝術地位。

您已閱讀45%(696字),剩餘55%(8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