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經商

家樂福
家樂福出售在華業務多數股權

歐洲最大零售商邁出撤出中國的決定性一步,將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出售給蘇寧。這筆6.2億歐元的全現金交易將在年底前完成。

南韓企業考慮縮減在華業務

分析師認爲,南韓企業把在中國的挑戰歸咎於勞動力成本上升、價格競爭和監管負擔,但很多企業也低估了中國本土競爭對手。

麥凱布在中國的經營之道

作爲最早進入中國的英國房地產開發商之一,麥凱布迄今堅持在二線城市經營,他說在中國做生意關係網至關重要。

「中國網路安全規則將阻礙成長」

全球多家大型商業團體組成聯盟,呼籲中國修訂網路安全法草案等法規,警告這些法律法規將使中國孤立於全球數字經濟之外。

中國能否承受「未富先老」?

談及中國市場風險時,商界人士認爲,大部分跨國企業已找到成功與中國政府打交道的方式並理解了合規實踐,而人口老齡化問題成了最爲不可預測的威脅。

在華外企必須接地氣

專利律師魯濱遜:要降低監管調查帶來的風險,外資企業在中國必須有朋友。這不是鼓勵企業付諸腐敗,而是爲了保障資訊暢通。這是高通應吸取的教訓。

上海對外籍人士仍有吸引力?

在上海生活感覺像是在中國生活,只是沒那麼像。儘管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給全球股市帶來恐慌,但上海的吸引力依舊,只是所吸引的人不同了。

跨國公司在中國面臨新挑戰

樸勝虎、趙萌、李少民:中國正從關係社會轉型爲規則社會,利益相關者轉變傳統角色,從跨國公司優待政策的順從者、弱勢者乃至受害者,變成主動挑戰者。

跨國公司高階主管「外派」忙

FT記者雅各布:奇異公司副董事長萊斯搬到了香港,有望升任英特爾CEO的馬宏升則調到了北京。將高階主管派駐新興市場似成趨勢,但這能否提升公司利潤?

上海
與中國人交朋友

上海迅速成爲一個真正的國際化都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如果你希望在這裏做生意,就必須結交中國朋友,這實際上在迫使你融入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