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

藝術家聯名反對佳士得人工智慧藝術品拍賣計劃

創意產業擔心人工智慧生成模型會複製甚至取代人類的原創作品。

佳士得副主席德克·波爾:我們正邁入當代藝術的「新黃金時代」

藝術市場既是一個經濟體系,也是一個分銷體系,其核心目標在於滿足收藏家和藝術家的需求。2024年以後的藝術市場風向朝哪兒?

藝術
魏蔚:賣畫重要,但並非最重要

薛莉:畫廊如何與行業各方聯動完善收藏體系?具有潛力的藝術家應具備哪些特質?厲蔚閣亞洲區創辦合夥人談了她的心得。

谷歌
投資的未來屬於NFT

下一波投資者的瘋狂追捧的資產似乎將是NFT。

藝術收藏家爲何一擲千金?

FT專欄作家加普:儘管大量資金流入藝術品領域,但藝術品的回報是不確定的。收藏家購買藝術品可能更多在於社會地位與審美方面的回報。

保利
保利文化香港IPO獲追捧

這是中國大型拍賣行首次在內地以外上市,凸顯中國藝術品市場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但保利承認受到這個市場一些頑疾的困擾,包括付款違約。

佳士得
藝術品市場有沒有泡沫?

拍賣行佳士得執行長墨菲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藝術品市場不存在泡沫,而且正蓬勃發展,同時在線拍賣的比例正日益上升。

藝術品
中國富人對西方藝術品興趣漸濃

中國藏家的興趣已不再侷限於中國陶瓷和繪畫等傳統藏品,日益轉向西方藝術品,如印象派畫作。業內人士稱,這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富人的興趣變化類似。

佳士得
佳士得在中國還需試錯

FT中文網撰稿人盛立宇:中國藏家對佳士得的當代藝術並不感冒,而是對翡翠彌勒佛擺件熱情頗高。相比成交金額,佳士得首拍的戰略意義更大。

拍賣
佳士得與蘇富比的「王者之爭」

這兩家拍賣行長期以來一直享有近乎雙頭壟斷的地位,處於市場競爭的頂端。進入2013年,二者的競爭戰術更加針鋒相對。

佳士得在華牌照的幕後

中國藝術評論人馬繼東:只要中國《文物保護法》第55條第3款的規定維持不變,西方拍賣公司想從中國文物拍賣市場中分一杯羹,便可謂長路漫漫。

文物
兩件青銅獸首的歸家路

在佳士得拍賣行將兩件圓明園青銅獸首作爲拍品,在中國引發輿論風暴四年後,佳士得擁有者皮諾將兩件獸首歸還中國,背後有著怎樣的政治意義和商業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