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鯨

倫敦鯨
「倫敦鯨」事件疑雲未散盡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爲了找機會洗刷自己的罪名,前摩根大通交易員格勞特要求英國金融市場行爲監管局繼續對其進行調查。這只是「倫敦鯨」事件中的諸多怪異現象之一。

僅憑起訴難以讓銀行更安全

美國哈佛大學法學教授馬克•羅:起訴導致摩根大通鉅虧60億美元的兩位主要當事交易員,也許會滿足公衆的渴望,但也可能會削弱打造更穩健金融體系的努力。

渣打
商業銀行與社會責任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朱寧:近期渣打等事件,將歐美銀行又一次推到了前臺。在提升股東回報率和投入資本回報率之外,中外商業銀行應該承擔什麼社會責任呢?

大客車能不能開上F1的賽車道?

「倫敦鯨」鉅虧20億美元,不僅使摩根大通在聚光燈下被拷問,也把金融業風險管理及監管提上公共議程。美國華裔學者孫滌分析這次鉅虧事件對金融監管辯論的影響。

風險管理的有與無

上海交通大學朱寧:摩根大通的損失表明,再成功的風險管理手段也不能抹平交易中的突發損失;這是由風險的本質所決定的,並不爲幾次成功的賭博或失敗的風控操作所改變。

摩根大通鉅虧事件始末

摩根大通首席投資辦公室爲對沖整體信用風險和現有的交易頭寸,實施了一筆複雜的交易。但隨著信用市場急劇惡化,這筆交易越來越難以駕馭,最終導致鉅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