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摩根大通

風險管理的有與無

上海交通大學朱寧:摩根大通的損失表明,再成功的風險管理手段也不能抹平交易中的突發損失;這是由風險的本質所決定的,並不爲幾次成功的賭博或失敗的風控操作所改變。

近日,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 Chase)被曝出在自家首席投資官辦公室的直接管轄下,布魯諾•伊克希爾(Bruno Iksil),一名地處倫敦的交易員,因利率互換交易給摩根大通銀行帶來二十億美元的損失。訊息傳來,整個華爾街都爲之一震。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無論是金融機構的損失額,還是對沖基金和對沖基金經理的收入,都從過去以百萬計算,迅速升級到了以十億計算的規模;所以摩根大通這次的損失規模,在過去幾年金融市場的潮落潮起中,並不能算是什麼大事。

這起事件之所以引人關注,部分在於事件發生在摩根大通銀行,這家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中,幾乎毫髮無傷,並且一躍成爲全美資產規模最大的商業銀行。該行的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不但在過去幾年多次被各項媒體評爲全美最成功的執行長,更是因爲在過去幾年的全球金融監管體系改革中少有的強勢和反對沃爾克規則(Volcker’s Rule),而成爲全美,乃至全球銀行業高階主管心目中的英雄。

您已閱讀24%(426字),剩餘76%(13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