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業

傳媒業
華納兄弟探索公司將把電視和串流媒體業務分爲兩個部門

美國媒體巨擘週四宣佈的重組計劃推動股價大漲16%,此舉增加了HBO和CNN的所有者未來分拆可能性。

傳媒業
默多克修改家族信託控制權失敗

媒體大亨默多克試圖將其新聞帝國的控制權全部交給長子拉克蘭,而不是由四個子女平分,但被內華達州法院駁回。

傳媒業
較預期縮水150億美元,美國電視集團大幅下調有線電視估值

派拉蒙和華納兄弟探索頻道分別將其有線電影片道減記60億美元和90億美元,突顯這一業務正在加速崩潰。

詠竹坊
連蝕六年TVB,預告或能虧轉盈

連續六年虧損的電視廣播在去年《新聞女王》熱播後看見扭虧希望,公司預計下半年有望錄得久違的純利。

ChatGPT
OpenAI稱《紐約時報》在版權糾紛中「操縱」了ChatGPT

在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鬥爭中,新創公司OpenAI否認了《紐約時報》的侵權指控。

娛樂業
Netflix推遲打擊賬戶共享行爲

這家串流媒體影片公司預計,在試圖提高新服務質量之際,此舉將影響會員數量和收入。

傳媒業
福克斯同意以7.875億美元和解Dominion誹謗案

投票機製造商的律師表示,默多克旗下福克斯公司已同意支付7.875億美元,就一起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誹謗案達成和解。

BBC就「政府資助媒體」標籤向Twitter投訴

在馬斯克推動的Twitter社群媒體網站最新變化中,公共服務廣播公司的標籤增加了,英國廣播公司就「政府資助媒體」予以投訴。

傳媒業
全球大型媒體集團市值今年已縮水5000億美元

競爭加劇、成本上升,再加上消費者勒緊褲腰帶、廣告投放放緩,導致整個行業下滑。

娛樂
華納兄弟探索稱削減內容費用可能高達25億美元

在大撒錢時代過後,這家新合併而成的娛樂公司試圖控制成本。

傳媒業
Lex專欄:挖掘訂戶不是傳統媒體的唯一困難

媒體集團必須在挖掘儘可能多的讀者和收取最高的最優價格之間找到平衡。

廣告業
三巨擘控制中國以外全球逾半廣告市場

今年數字廣告有望佔全球廣告總收入的近三分之二。據估計,中國以外80%至90%的數字廣告市場由Alphabet、Meta和亞馬遜控制。

我們爲何總離事實如此遙遠?

斯卡平克:我們抱怨社交網路讓我們變得輕信和盲從,但人類的這種特性在facebook和推特誕生前就已存在。

傳媒業
「免費」資訊的高昂代價

卡敏斯卡:假新聞使人們意識到,社群媒體平臺爲達到目的,不管編輯、廣告、娛樂以及政治宣傳之間的界線。

FT大視野:假新聞爲川普助選?

美國總統大選白熱化時,網路上充斥著鋪天蓋地的假新聞。許多假新聞目的在於損害希拉里形象,抬高川普。

Facebook
FT社評:Facebook須肩負分辨真僞資訊之責

Facebook不只是一個21世紀的報刊亭,它在傳播資訊方面發揮著複雜得多的作用。對於社群媒體上的公然謊言,它不應置身事外。

中國傳媒「大腕」黎瑞剛

黎瑞剛在傳媒界有很大影響力,他能從中國國企拉來資金、也能吸引外國投資者。他的成功源於能夠腳跨政商兩界。

網路
微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微軟公司本週承認其Win8操作系統遇挫,並表示將在年內推出更新版,改變它的一些「關鍵元素」。FT社論指出,歷史上,有很多公司都是死在自己曾經的輝煌上,它們爲不敢冒險和不敢嘗試付出了代價,而微軟敢於自我革命,敢放棄神聖的「開始按鈕」,這種精神值得稱讚。
The only innovations worth pursuing are those tried and tested by failure.

谷歌
竊聽風暴襲擊全球?

NGO「自由之家」的研究顯示,全球範圍內的言論表達自由正處於10年來的低點。緬甸、象牙海岸和塞內加爾等國言論自由的擴展讓人欣慰,而希臘、印度和巴西等民主程度不同的國家都出現了讓人擔憂的現象。
谷歌顧問Kampfner指出,未來5年可能有多達50億人進入網路時代,美國和歐盟應更好地以身作則捍衛網路自由。

傳媒業
傳媒廣告業的兩場「大火」

在數字媒體衝擊下,傳媒行業用利潤微薄的數字媒體業務取代高收益的傳統媒體業務,接著又用利潤更微薄的移動網路業務取代數字媒體業務。

傳媒投資熱的隱患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傳媒業天生有社會公器的屬性,它與資本的逐利屬性將構成矛盾。在未來,有哪一種力量和制度可以對之進行均衡?

傳媒業
傳媒業危機是好事

FT專欄作家加普:我們不需要統計數據,就知道媒體公司,如唱片、製片廠、報社等,面臨一場利潤率危機,但數字可以證實這點。